扔,能回來。
寇準說:“老人家,霞谷縣百姓的心意我領了,這五百兩銀子我不能要。您不說我兩袖清風嗎?這銀子我要拿著,袖子裡清風就進不去了,謝謝眾位鄉親,銀子請拿回。”
崔文在旁邊心想這寇準還瘦驢拉硬屎,窮要面子。
那老者說:“寇大人,這銀子您得收,因為他原來就是您的。”
“怎麼是我的哪?”
“寇大人,您在霞谷縣為官九年,俸祿不少,課您為百姓花的錢也多。霞谷縣沒人管的孩子您給收養起來;鄉民受災,國家賑濟錢糧不夠,您把自己的俸祿銀子也往裡搭;哪家買賣鋪戶要黃了,危困之中您給拿錢湊本兒。誰都知道錢好花,大人的錢也不是白撿來的,您在這兒做官怎麼都好說,今天您要走啦,這可得欠債還錢。大夥兒不能欠著您一個人的錢,這錢您是收也得收,不收也得收,錢是大夥兒湊的,沒記賬,您要不收,這錢我沒地方交代。”
崔文在旁邊聽到這兒,心中一動,怪不得這個縣令這麼窮啊,錢都是這麼花的,想起自己一路上收禮受錢,自覺著有點臉發燒,心發慌,頗不自在。暗想,大宋朝官,如寇準者恐怕寥若晨星。
此時,寇準見不收錢,老者便不會走,只好回頭把給他送行的縣衙的師爺叫過來,說:“你把銀子給我收下,進來紅柳集遭災很重,鄉民糧食缺少,面臨飢困,把這五百兩銀子送到他們那裡吧。”
師爺說:“是。”命人接過了銀兩。
崔文在一旁暗暗讚歎不已。正待要走,又被一夥兒人截住,有人抬著一個錦幛——又叫“萬民旗”,上邊繡著四個大字:“惠愛及民”。另有一塊匾,上邊刻的隸書大字是:“明鏡高懸”。頭前一個給寇準見禮後說明來意:“我們是給您送萬民旗、萬民匾的,這您得收著,這是百姓的呼聲。”
寇準說:“好吧,我受之有愧,但這是黎民所望,準當竭力盡職。”人役把匾和錦幛接過來了。
寇準往前走,眾人隨後送……寇準說:“眾位鄉親,千里相送,終須一別,你們要把我送到什麼地方去呀?要不都跟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