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不愧是威震天下的金刀楊無敵。只是……哈哈哈,像您這樣的蓋世豪傑,竟然斬殺無名軍卒,有些失身份呀!”
“你,你是誰?”楊令公看得明白,根據這人的服飾,他準是遼國兵馬大元帥。
“實不相瞞,在下祖籍河北恆安府,五輩老祖北遷遼國。先父韓貴,官拜遼國大將軍,在下韓昌韓延壽,人送外號飛叉太保。”
“你就是遼國元帥?”
“正是某家。”韓昌不摘兵器,反而抱腕稟手,“楊令公,您的大名,遼國家喻戶曉,我家皇帝、皇后也久慕您是位英雄。依在下之見,您在宋國不受重用,年近花甲,才封個令公,您若能投遼國,我家皇帝說了,立刻封王,不知您老人家意下如何?”
“韓元帥,遼國交兵,各為其主。你是漢人,我不勸你投降,你也別來勸我。快快摘下兵器,大戰三百合。”
“如此說來,韓某不恭了!”遼國元帥摘下鋼叉,躍馬向前。
第020回 雙龍宴玩火笑番主 兩狼山碰碑哭令公
什麼叫硬仗?雁門關前,韓元帥大戰楊令公,這才叫真正的硬仗!
不信你看——
黑漫漫徵雲遮白日,鬧嚷嚷殺氣衝雲天。烈焰叉快似閃電,大金刀一片冰寒。令公雖老,盼望著名垂青史;韓昌確勇,惦記著大宋江山。這真是:二虎相爭心頭顫,不見勝負不收兵!
前文書說過,楊令公的刀法佔一個快字,數十年來,身經百戰,全靠這個快字取勝。而韓昌的鋼叉也佔一個快字,且比令公更快。快在哪裡?一,歲數年輕.反應快;二.身強體壯,動作快,三,胯下混紅寶馬剛剛七歲口,比令公那匹老馬赤炭跳躍快。有了這“三快”,就掌握主動權。你看他鋼叉一抖,直奔楊令公面門。楊令公心如明鏡:自己老了,不能和年輕人碰力氣,全得靠巧取勝。為此,總在閃展騰挪。儘量避免兵器相擊。可是這招來得太快,想躲也躲不開,萬般無奈,只得用金刀往外一撥。撥開鋼叉,立刻覺得雙膊痠疼,虎口麻木。令公心想:這個韓昌好勇,最低也有千斤力。糟了,令公一走神,用現代計時,也就是零點零一秒,這剎那之間,韓昌已經搬回叉頭,探出叉柄,在叉柄的尾端,有個香瓜大小的鐵疙瘩。取名“叉把錘”。這錘頭急似流星,快如閃電,直奔楊令公頂梁砸下。再躲,躲不開,再撥,撥不去,楊令公一閉眼.完啦!根據人家的速度和力氣,自己的頭盔肯定被擊碎,頭盔碎了,頭骷豈能保得住?唉,萬萬沒有想到,一生徵殺,今日命喪雁門關!
再說遼國大元帥韓昌,眼看著“叉把錘”落下去了,蓋世奇功就要到手,他卻不敢往下砸。為什麼?因為楊令公的名氣太大了,大得嚇人!韓昌可不糊塗,他心胸遼闊,目光長遠。暗自琢磨:我若將楊令公一錘砸死,第一,不但宋國人會恨死我,就連遼國人也會對我咬牙切齒。我不能為了眼前的功勞而留下罵名千載。第二,楊令公膝下有七郎八虎、幾十名門徒,他若死在我的錘下,那些人會善罷甘休嗎?尤其是楊六郎、楊七郎,兩杆大槍,萬夫難擋,他們替父報仇,早早晚晚會向我討還血債!第三,楊令公偌大年紀,忠心耿耿保衛自己的國家,我也實在不忍殺他。算了吧,當放手時須放手。主意拿定,手腕兒—擰,“叉把錘”不砸頂梁,而砸左肩。根據他的力氣,若用十成勁,令公也得死;若用五成勁,令公受重傷,若用三成勁,令公必吐血。好韓昌,不用十成勁,不用五成勁、不用三成勁,只用了一成勁,輕輕地一點,雖說留著萬般情,令公的左肩立刻紅腫,只覺得疼痛難熬。關中的楊家將們大驚失色,六弟兄快馬出城,將老父護回雁門關。
有分教:韓昌這錘打得好!到後來,六郎楊延昭掛帥,為了感謝他一錘的恩情,曾饒了他的性命,並在兩軍陣前與他義結金蘭。雙方元帥三擊掌:遼國有韓昌,宋不滅遼;宋國有六郎,(奇*書*網^。^整*理*提*供)遼不侵宋。用這種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為兩國邊界換來了十幾年的和平!
再說楊令公,被六個兒子攙回帥虎堂。諸家將領見他熱汗淋漓,實不忍睹。就連太宗皇帝也很心疼: “來呀,快把朕的四名御醫一起傳來,將宮廷專用的最好藥品也帶來,讓他們聯合為令公治傷!”
“臣,不敢當。”
御醫們來了,經過檢奄,傷勢並不嚴重。表皮雖說紅腫,內臟無虞。可是皇上重視,御醫們最會討好,一個個故作緊張,忙得手腳慌亂。看樣子,除了他們,誰也救不了楊令公,他們把最好的外傷藥替令公敷上,又熬了幾壺湯藥,讓令公喝下去。其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