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啦,快快平身。”
“謝萬歲隆恩。”
“快快平身吧!”
三帝真宗轉首一看嶽安,不由熱淚奪眶而出。嶽安見此,不知為何,問道:“萬歲,你為何落淚呀?”
三帝真宗搖了搖頭,悲聲說道:“唉!嶽安,朕有一事,說出口來,你可不要過於傷痛啊!”
“萬歲,出了何事?”
“嶽安!你父嶽將軍偌大年紀,不幸被九頭魔啄傷眼睛,令人痛心啊!”
嶽安一聽,急問:“我家父現在何處?”
真宗說:“他回府治傷去了。”
楊宗保安慰說:“賢弟,老人家雖說負傷,想來不會有險,眼下外有西夏之患,內有奸佞之憂,你我還應以國事為重,不可過分哀傷而延誤大事啊!”
嶽安聞聽此言,連連點頭,說:“兄長說得極是,我二人請聖上降旨,擒拿國賊吧!”
三帝真宗說道:“嶽安,朕命你先回府看望父親,回來自有差遣。”
“是。”
王鵬丞相一見嶽安回府,急忙上前奏道:“萬歲!如今誰忠,誰奸,已經真相大白。對那周恆威,應當速速拿下定罪才是。”
三帝真宗斷然說道:“周恆威私通番邦,殘害忠良,圖謀篡位,罪惡昭彰,速拿問斬。”
群臣一聽,心中大喜,齊聲歡呼:“我主聖明,萬歲,萬萬歲!”
三帝真宗滿面愧色,低聲說道:“唉!朕偏聽偏信,縱容了周恆威這個佞臣,鑄成了此錯。若不是眾位愛卿據理進諫和宗保、嶽安挺身而出揭破真相,就要國破家亡啦!”說到這兒,又高聲喝道:“周恆威!”
群臣四下一看,不見了周恆威,一齊奏道:“萬歲!周恆威已經逃走!”
“哪位愛卿前去緝拿?”
王丞相奏道:“依老臣之見,讓楊少帥帶領人馬前去緝拿為宜!”
“楊宗保聽旨!命你帶領三百御林軍,前去緝拿叛臣周恆威。”
楊宗保躬身抱拳,說:“遵旨!”
說罷,轉身走到馬前,攀鞍紉鐙,翻身上馬,點齊了三百御林軍士,手執銀槍,直奔駙馬府緝拿周恆威。
再說周恆威。他在小校場一看自己的馬腳已露,頃刻之間,就要大禍臨頭,便慌忙從小校場溜了出來,飛馬回到駙馬府,收拾了一些細軟,更換了衣冠,倉皇出逃。
周恆威要逃到哪裡呢?他想:“在宋朝是無處可以存身了,唯一的去路是投奔西夏。到了那裡,再給諒祚獻上一計,即使不被敬重,也算有個安身之地。只要保住性命,便可俟機東山再起!”所以,周恆威出了駙馬府的後門,翻身上馬,頻頻加鞭,向西夏國而逃。
周恆威逃出京城,一氣跑了百十餘里。看看太陽已經西墜,便急磕鐙,催動戰馬,猶如閃電一般。轉眼間,,前面出現了一片茂密的樹林。當他來到林邊時,忽然從林中跑出一匹戰馬,馬上端坐一人。此人把馬一勒,高聲喊道:“哎——馬上的英雄,快快駐馬!灑家向你問問路徑!”
周恆威心想:“哪有工夫和他說話呀?一駐馬,再一說話,拖延了時間,後邊的追兵趕來了,還有我的命在?嗯,我聽見也當沒有聽見。嗐,管不了這些啦!”仍然馬不停蹄,賓士如飛。
前面吶喊的人一見,心中十分惱火:“嗯?世上哪有如此不通情理的人呢?怎麼不予理睬呀?”隨即把馬一勒,舉起大斧,厲聲喝道:“站住!此路是我開,此樹是我栽,要想從此過,留下買路財!”
周恆威抬頭仔細一看,此人有二十幾歲,頭戴盔,身貫甲,甚是威武,心想:“看來此人不好惹。他不是要錢嗎?不可因小失大。乾脆,給他點兒銀子,順順當當地讓我過去算啦!”想到此,高聲說道,“哎!這位好漢,四海之內皆兄弟,要點兒銀兩那是理所當然的!”說著,順手從褥套裡拿出了一錠銀子。
這吶喊之人一見,大聲笑道:“哈哈。。。。。。放回去吧!不要,不要。”
周恆威覺得非常奇怪,忙問:“哎!這白花花的紋銀,你為何不要?”
“太少啦!太少啦!”
“嫌少?你要多少哇?”
“多了不要,把褥套裡裝的那些玩意兒,都給我留下!”
“什麼?都給你留下?”
“對。”
“那,你放我過去嗎?”
“那也不放。”
“你還要什麼呢?”
“你頭上戴的,身上穿的,胯下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