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昭狀告了潘仁美,現在潘仁美在押受審,寇大人親自下邊關查訪實情,你要知道真情實況,就和我們大人講吧!”
和尚聽到這裡說:“哦,潘仁美也有今天嗎?蒼天還是有眼啊!御史大人,我是金刀令公楊繼業手下的副將姓王名貴。跟隨楊令公已有二十多年。我萬沒有想到,楊令公死到這般慘境。潘仁美嫉賢妒能,官報私仇,立逼著楊老令公帶著五千宋軍窮追遼兵,結果中了敵軍引軍之計,被困在兩狼山虎口嚼羊峪。派楊七將軍突圍搬兵,一去不返。我們五千人被餓的挖草根,吃草籽呀!金刀令公楊繼業也和兵卒一樣,忍飢挨餓,盼望救兵。遼軍送來了美酒佳餚,楊老將軍給他踢翻在地,渴死不喝北國水,餓死不吃遼邦飯。真是高風亮節,大義凜然!我們眼見得救兵不到,死期將至,楊令公毅然率眾突圍,我們含著眼淚殺死了不少戰馬,用馬肉充飢,最後以死相拼!突圍之前,老令公對我私下言講:‘王貴,你我今日突圍,難卜生死,若你能出去,一定要到東京告知聖上,兩狼山之敗,罪在潘洪。’這一場衝殺,真是殺的天昏地暗,日月無光啊!宋軍全都以一當十,決死搏鬥。亂軍中,我找不到老令公楊繼業,只好隻身奮戰,只殺得汗透甲冑,力盡筋疲,也沒有突圍出去。我怕落在遼邦之手,只好又敗退到蘇武廟前。此時,我才發現楊令公已經碰死在李陵碑下,那斑斑血跡染紅了他滿頭白髮,風捲黃沙撒蓋著他一身戰袍。金刀拋在山崖之下,戰馬在旁引頸長嘶,此情此景,悲涼悽慘,遼邦聞風喪膽的金刀楊無敵,竟被這樣逼迫而死,我與他二十多年鞍馬相隨,生死與共,怎不痛心?我跪在他的面前,禱告亡靈。就在這時,遼軍已漫山遍野,殺上山來。我看無法再掩埋他的屍體,只好匆忙逃到附近一個山洞藏身。待到山上遼兵走後,我出來一看,已不見了楊令公的屍體和戰馬。我想大概是被遼軍劫去。這時,我忽然在李陵碑旁發現了楊無敵使用了半生的半張寶雕弓。我想,這是他在碰碑之前把弓折斷,殘留下來的。我把這半張殘弓,帶在身上,離開了兩狼山。本想,攜帶此弓,進東京見聖上,狀告潘仁美陷害良將之罪,但在路上碰到邊關副將柴幹,他說楊延嗣被活活射死,楊延昭被害的成了啞人,誰敢聲張正義?你一個一般副將敢到東京去告潘元帥?別忘了潘元帥乃是聖上的岳父——國丈、太師啊!你縱有千般道理,告不倒人家一家之親。我聽完他的話真覺得這世上,好人被害,惡人橫行,有理難伸,有冤難鳴,蒼天無眼,神佛無靈啊!我想既然這人世上忠奸顛倒,是非混淆,我既無能又無力,只好脫開這紛亂世界尋找清靜佛門,在此出家為僧。我把這半張殘弓供在桌上,每日焚香禱告,見弓思人,感慨縈懷。我自覺的沒能為令公申冤,終身抱憾啊!這就是殘弓的來歷。”
寇準聽完和尚的一席話,見他說的如泣如訴,情真意切。心想,照此看來,那楊繼業真是被屈含冤者。他忠勇無敵,反遭誣害,我如不能為他昭雪,還稱得什麼掌管彈劾,執法嚴紀的御史臺?寇準說:“師父,如今潘楊之案,澄清有日,楊令公之冤,定能昭雪!”
和尚王貴聞聽此言,雙目噙淚說道:“過能如此,貧僧當誦經七日超度亡魂,並代死去的令公致謝大人。”說話間和尚屈膝要跪,寇準趕忙伸手相挽:“師傅不必如此。”
和尚此時若有所悟地說道:“大人,你所要找的刺客,現在我的房中躺櫃之內。方才他進廟之時,自稱是俠義英雄,要斬殺一名贓官,貧僧信以為真,把他藏了起來,想他逃走不得,你等快隨我前去捉拿!”
眾人聞言,各持兵器、火把,隨著和尚王貴來到他的臥房。進門一看果然有一個躺櫃。王貴先從牆上拿下一把戒刀,抽刀出鞘,喊道:“刺客!快出來受縛!”喊完無有動靜,和尚上前,飛起一腿,把櫃蓋踢起,見裡邊空空如也,人沒了。
和尚說:“諒他逃不出這座寺院,趕快搜尋!”
眾人把前院、後院、禪房、大殿、廚房、茅房連草叢裡都找了一編,沒有。
張超隔著院牆問在外邊警戒的劉蓋:“劉蓋,看見有人出去沒?”
劉蓋說:“沒有,別說是人,出來個耗子也跑不了它!”
到底上哪去了呢?
楊興說:“我有個辦法讓他出來!”
“你有什麼辦法?”
“放把火把廟點著了,準能把他燒出來!”
張超說:“那可不行。”
寇準說:“既然找不到刺客,我們也不必在此久留了,快回店房吧!天都快亮了。”
大家一聽只好如此了。楊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