瞰這條窄小的通道,只要控制卑沙城,那這條都裡鎮和卑沙城通往遼東腹地的通道就完全控制在卑沙城的手中了。
這個咽喉要道被鎮東軍控制,都裡鎮就等於完全被卡住了喉嚨,他們怎麼敢有異動。
“都裡鎮剛和我們議和,而且上次又上書表示歸附朝廷,不會再有什麼異心。就算有異心,只要王重率軍駐守卑沙城,再有鎮海營的水師在青泥城。都裡鎮絕不敢有異動。而石城和石人柱兩個稍大些的勢力表面也歸附了朝廷。剩下的都是小勢力。不足為懼。至於登州這邊,只須留一位大將鎮守,青州那邊與王敬武還打的不可開交,更不會來犯。眼下是進入遼東的一個大好機會,不容錯過。”
又有人勸說,覺得遼東苦寒,又有諸多野蠻胡人,跟他們爭搶。風險很大,收益也不明顯,是個虧本的買賣。
“大錯特錯,遼東再苦寒,那也是一塊地盤,對於現在只有一個登州的我們來說,這是極為重要的。”
後面便無人再勸,於是李璟便與諸將開始擬定入遼計劃。
最後擬定,這次將帶鎮東軍中廂的銀槍、侍衛、飛鷹、飛騎、控鶴五營,外加兩個軍官侍衛營鐵鷹和落雁二營。再加上調青泥城和卑沙城各一個胡騎營,分別是青泥城的飛斧營和卑沙城的遊騎營。一個步兵營和一個騎兵營。
出動兵馬一個九個戰兵營,其中騎兵營三營,另外從後廂的幾個輔兵營中,分別抽調了醫療、工兵、後勤、運輸、憲兵各一都,湊成十個營,一萬大軍。
李璟自為帥,以李振為行軍司馬,李良為行軍參謀,郭承安為掌書記,林威為副將,並將領數十員為出征名單。
一萬人馬,以林威率飛鷹、飛騎和飛斧三營為前鋒,李璟率銀槍、侍衛和鐵鷹與落雁二軍官侍衛營四個營為中軍。由林武率後勤營與控鶴、遊騎三營為後軍。
李璟留後廂兵馬使張承宗鎮守登州,以劉守謙鎮守大謝砦群島,由王重鎮守卑沙城。
擇定吉日之後,祭旗起兵。
鎮海和怒濤二營出動戰船運送兵馬先入青泥城集結各部,李璟剛入青泥城,馬上有人報說有人求見。來的卻是數個遼南唐人小勢力的使者。
建安州契丹人和積利州高句麗人現在雙雙得了援兵,越打越厲害。兩支大軍糧草不多,便派兵馬四處打草谷。那些靠近著積利州的唐人勢力先被契丹人和高句麗人接連勒索錢糧,緊接著下面的村莊等又被兩軍劫掠搶殺。各方苦不堪言,但又畏懼契丹人和高句麗人勢大,不敢與之為敵。最後想來想去,便想到了朝廷新任的安東都護李璟,紛紛派出使者來青泥城,準備向鎮東軍搬救兵。
李璟聽到這個訊息,表面安慰了各方使者一遍,心中卻是有些高興。這些胡人的野蠻行徑,已經使得那些唐人勢力吃不消了。以前兩方小打小鬧,對他們的影響不大,現在雙方都來了大部援兵,拼命交戰起來,他們也跟著倒黴了。
這些小勢力現在是人心惶惶,要麼只能忍受著胡人的燒殺劫掠,要麼,便只能求到李璟這裡來了。當然李璟也不可能白替他們作主,李璟便趁機提出可以幫他們趕走這些胡人,但要求他們各自出兵一起聯合。
各方使者帶著李璟的要求各自返回,幾天之後,那些小勢力紛紛同意李璟的要求,願意一起出兵。剛出城不遠,都裡鎮的王普親自來到青泥城外,他帶來了三千兵馬,表示願意出兵助李璟。
平白有三千兵馬,李璟自然是來者不拒。不管都裡鎮出兵是什麼心態,但眼下在契丹人和高句麗人的大戰之下,李璟打出安東都護府都護的旗號,提出驅除胡虜,收復遼東的口號後。遼南大大小小的勢力,這個時候都是紛紛響應,也有一些暫時還沒有動靜,不過李璟都立即派去了使者,催促他們出兵。
一開始,有些部族對李璟派去的使者不理不踩,李璟聽到使者的回覆之後。對這些勢力也沒有絲毫客氣,先禮後兵,禮已經打過招呼了,那接下來就是兵了。
大軍一路向北前進,每天的速度也不快,但卻不是單純的行軍。一路上,李璟早有嚴令,要一邊行軍一邊剿匪。反正契丹和高句麗人先讓他們打著就是。
除了幾十個已經上書表示願意歸附的,其餘的那些大小勢力,統統被李璟把他們歸納為和那些盜匪們一起,列為要剿滅的物件。第一個被剿滅的就是狼牙寨,這狼牙寨是一座石寨,約有人口三萬餘,兵馬千人。也算個不大不小的勢力,一直以來都是耕種打獵為生,因民風彪悍,有上千的守寨兵丁,一般的勢力也吞不下他。
李璟的使者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