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又點了一鍋汗菸袋。於大偉拿出從北京給父親買的捲菸,於爸爸抽了一根,咂摸幾下嘴,還是覺得自己的汗菸袋夠勁。
於大偉仔細聽著父母說著半年多時間裡家裡的點滴。他進村的時候有人眼尖瞅見,中間就有幾次村裡人來串門。
於大偉很喜歡和他們聊天,鄉下人生性純樸,有什麼想法都在臉上,不跟你玩心機,他也沒有覺得自己是大學生而生出所謂的優越感。
念著於大偉剛剛到家,路上走了很久休息不好,村人略坐一會兒,也就告辭離開了。於媽媽燒熱水給兒子燙腳,鋪床的時候,忽然想起了一件事。
“大偉,你記得小芳不?林小芳?”
“記得,她怎麼啦?”於大偉對這個小姑娘印象挺深刻的。
鄉下的女孩子容易受到忽視,很少有機會受到比較多的教育。這個小姑娘年紀不大,硬是一點點打聽到他家裡,於爸爸告訴她,資助名額只有五十個,已經用完了,沒了,而且於大偉只是受人之託做事,幫不上她的忙。她仍是苦苦哀求,一邊搶著幹活,硬是求著於爸爸幫她寄出了一封求助信。
“小芳可真是個懂事的好姑娘。”
於爸爸用鞋底磕磕菸袋鍋,重新裝了一鍋煙絲,“春天農忙的時候,她就來家裡幫忙。我和你媽怎麼攔都不行,她一有時間就來。說是功課已經趕上來了,老師誇她學習好。她有時候打聽你的事,聽你媽說一些你在北京的見聞,也問我們,有沒有聽你講是什麼人資助她讀書的。你媽嘴快,你有一回不是在信裡說,你兼職的公司是你同學開的,你同學也是他們的資助人?你媽就跟小芳講了。小芳就說,她要給那位大哥哥寫信,等你回來,想請你幫她寄出去。”
第二百四十八章 願望
於大偉見過林小芳,只有一次。
去年寒假期間,他忙於挑選另外五十個助學名額,大部分時間都在外面奔波。
林小芳忙於學習,她有時間常過來,是轉過年春天以後的事了。那時候也來過幾次,不巧都與於大偉錯過了,他們兩人還是在過年的時候,林小芳來於家拜年,才正式認識了。
林小芳輟學一年還多,重新回到學校,她又是個好強的,憋著一股勁,總想做到最好。她沒有退路,這個讀書機會,是她用最大的努力和誠意爭取來的,她必須用優異的成績告訴別人,她林小芳不會辜負這個機會,不會浪費這份好心資助。
整個寒假都在學習。冬天夜長日短,鄉下通了電燈,可是經常停電,而且父母心疼電費,輕易也不允許點燈。蠟燭是要花錢買的,家裡有兩個學生,雖說日常一應用度有人資助,可日子仍過的緊巴巴,勤儉了一輩子的父母,習慣了算計著過日子。
她是女孩,要幫著做家務。家裡餵了雞也養了豬,還有一頭年老有些瘦弱用來耕地的驢,十三四歲的姑娘,在鄉下這地方,正經頂半個壯勞力,是不能閒著手腳不做活的。白天可以用來看書的時間有限,偶爾月光明亮的晚上,屋外又有白雪的反光,在院子裡挑一個合適的地方,雖說冷了點,卻也可以對付著看會書。
複習從前的功課,預習新學期要學的知識,一筆一劃規規整整的寫寒假作業……
日子再怎麼艱難,林小芳都是笑著不以為苦。可以不再重複早早輟學回家,然後嫁人生子,把一生就這樣埋葬的人生,可以憧憬著充滿希望的明天。一想到這些,她心裡熱乎乎的。
不管天有多冷,因為積雪道路泥濘有多難行,她都會抽時間去於大偉家,幫著於媽媽做些活計。
這個總是笑著、聲音清亮、手腳麻俐地小姑娘。很得於爸爸和於媽媽的喜歡。
老倆口只有一個兒子,又總不在身邊,實是打心裡把她當了女兒一樣看待。
於媽媽偶爾跟於爸爸嘀咕:“要是小芳再大點,給咱家大偉做媳婦也使得。小姑娘長的恁俊,人還勤快,性格也好,是個過日子的人。”
“小芳才多大?她跟咱家大偉差了八九歲,不般配。大偉是大學生。凡事有自己的主意,這種事得孩子說了算,我們倆就別跟著瞎操心了。”
於爸爸雖說不贊同,可惜之意仍然溢於言表,“要說小芳,還真是個好姑娘,咱要是能有這樣地媳婦。可真是咱的福氣……我說孩子他媽,你可別嘴快的在她面前亂說,人家小姑娘正好好學習,將來和咱大偉一樣考出去,到時候什麼樣的好小夥找不著?這找物件,一大般最好,再不濟差個兩三歲到家了,他們倆可實在差太多了。”
“小芳哪裡小了?她這年紀,在咱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