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極撥出一口氣,這才有了無根生的那一句,貼金而已。
【摒棄後天人為給人性加上的枷鎖,純粹的追求人之本性。】
枷鎖是什麼?仁義道德。
仔細想想也沒什麼錯,世人有多少真正的可以修身修德?真正的去做一個純人,一位君子?
極少,鳳毛麟角。大部分都是藉助仁義道德的名頭去行事。
到頭來,可不就是枷鎖了嗎?不單單是枷鎖,還是吃人的幫兇。
陳極略微看了看,直接將這些資料收進青光戒中,按著二壯給的下一個地點而去。
天亮之後,陳極坐上了回首都的飛機,飛機起飛,整個人這才鬆懈了下來。
不得不感嘆,二壯是真好用,高家的人脈之廣,超乎了他的想象。
去全性老巢轉轉,多麼扯淡的事兒,也就是現在這個關頭,全性各位高手都在外面療傷,竇梅幾個受傷輕的來主持大局。
高家,連這些高手在哪療傷都打聽出來了。這一次,可真的是出了力啊。
撥出一口氣,閉上眼緩緩睡了過去。
飛機一落地,剛開啟手機,就響了起來。看了一眼,是竇梅。
“喂?”
“陳先生好手段,道教大法師都是如此行事的嗎?”
陳極聽著竇梅的惡龍咆哮,淡淡的回了一句,“你在說什麼?我聽不懂。”
“陳極!你不用跟老孃裝,這麼些年,老孃也不是白混的,趕緊把東西還回來,我們就不計較了。否則”
陳極伸手打了一個車,給了公司總部的地址,這才說道:“我也不知道為什麼,這些東西自己跑到我的青光戒中了。”
“滾nd!陳極,按照道教的戒律,偷盜是重罪,以火焚身的!”
陳極仔細想了想,確實有這麼回事兒,有句歌詞怎麼說的來著,說什麼王權富貴,怕什麼戒律清規。
其實也就是說說而已,戒律和清規是分開的,戒律是用來約束門下弟子、道士的思想言行的,目的是防止作惡。
在戒律最後一般都會加上一句,勿謂言之不預也。
明明白白的告訴你,犯了錯需要受什麼懲罰。
怎麼懲罰?按著清規來懲戒,小錯小懲,大錯大懲。
即使如此,由有幾條不能犯,犯者從嚴。
對於他們這樣的異人道士來說,更是從嚴從重。嚴重的,直接廢除道行修為,處死!
也因為如此,能否遵守戒律,關係到道士們能否修煉成仙得道。有小道藏之稱的《雲笈七籤》記載:“夫學道不受大智慧道行本願上品大戒,無緣上仙也。欲修善累功,便心勤尋諸戒。”
對於他們這些入了門的道家弟子來說,不守戒律,就意味著,不能成仙。
陳極卻是笑了笑,“哦?是嗎?一會兒我改一下。”
“你”
結束通話電話,陳極伸了一個懶腰,他這一脈,如今就他一個人,清規戒律是約束脩士身心的,人心鬼蜮,不得不防,萬一所傳非人,可就是罪過了。
他一個人的道脈,怎麼說怎麼做還不是他說的算。
當然,也管他,能夠懲戒他的人還是有的,不如北地白雲觀主,比如老天師。道教主五脈的掌教。
進了公司,陳極回了房間,自己修好的法器已經被黃柏仁拿走了。
找了一處空地,陳極直接將那些資料放了出來。
這一放,房間內就顯得有些小了。
陳極找了一個蒲團坐下,拿起離著自己最近的一張,看了起來。
這一看,兩天過去了,陳極回過神來的時候,頭痛欲裂,耗神嚴重,緩了許久,這才緩解不少。
全性這個組織的確是由楊朱所創,可惜,後來不斷的加入新的東西,而變得面無全非。
比如,從最初的“全性保真,不以物累形”,其核心“貴己”“重生”,其實是楊楊朱對於當時學派宗教化、以及道德的起源的一種反思。
墨家的俠義、儒家的仁義。都存在極端,極端的奉獻。
也因為如此,被稱為異端邪說。
後來加入了新的東西,就不再如同當時那麼純粹了。
攘棄仁義,而天下之德始玄同矣。
聖人不死大盜不止。
萬物玄同相忘於道
等等
每個人都在影響著全性,就造就瞭如今的全性。比如現在的全性教義,追求的便是摒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