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55部分

,一些早起的百姓,也穿戴整齊,拉開房門,光明正大的掂腳觀看起來,若是運氣不錯,說不定能夠目睹聖顏模樣。

龐大的隊伍,在城中穿行,由明德門而出,直奔數里外的祭壇,身後跟著大批自發隨行的百姓,守護天子安全的軍衛見了,卻沒有揮兵驅逐,任由他們跟從。

時間不大,到了祭壇,在幾個將軍的排程下,數千軍衛分散祭壇四周檢查,沒有發現任何危險,隨之包圍成圈,警戒起來。

這個時候,文官們就有用武之地了,以最快的速度,按照最高的標準,佈置祭壇,幾乎是眨眼的功夫,空蕩蕩的祭上面,就擺滿了香案燭蠟,三牲祭品,還有各種亂七八糟,韓瑞叫不上名字的東西,再三檢查,覺得沒有遺漏之後,那些禮官才退下,恭請李世民登臺。

折騰的功夫,城中鄉里的百姓,也紛紛趕了過來,男女老少,紛紛擾擾,李世民示意,房玄齡吩咐下去,幾個大臣親自出馬,踏出了警戒包圍,來到百姓之中,左挑右選,找了十幾個年紀較大的老人,親切含笑,準備的帶領他們覲見天子。

絕對是臨時起意的舉動,引得百姓群情鼎沸,那些老人更是激動得紅光滿面,問題在於,一輩子都沒有機會近距離接觸皇帝,心情是什麼模樣,也可想而知,當場有幾人惶恐不安,搖頭拒絕,不敢前去。

不愧是穿上深緋官袍的大臣,經驗豐富,和顏悅色,好言勸說,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天花亂墜,地湧金蓮,連哄連騙,加上李世民的名聲,也不是吹噓出來的,百姓都視之為聖明天子,敬崇之心,多於畏懼之情,片刻之後,自然隨行而去。

到了祭壇旁邊,幾個大臣含笑退下,見到相貌各異,氣質華貴的文武重臣,特別是一身龍袍的李世民,好友親和的走來,十幾個老人手足無措,慌里慌張,跪拜行禮。

“請位老丈,不必拘禮,快快起來。”李世民和聲說道,輕快上前,伸手攙扶。

幸好,唐代遵循的是周禮,君臣共同坐而議政,常以字親近稱呼臣下,關係不算苛刻,對待平民百姓,更是親和著稱,況且像李世民這種,經常將民如水,君如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名言,掛在嘴邊的皇帝,對待百姓,更是如春天般的溫暖,無微不至。

“諸位老丈,春耕伊始,鄉里家中,是否有什麼困難?”李世民溫和笑道,言行舉止,比起往日,和顏悅色數倍。

一番惶恐之後,老人們慢慢平復心情,畢竟住在皇城腳下,見識肯定遠勝於窮鄉僻壤的愚民百姓,也漸漸對答起來,所謂人老成精,什麼話該說,什麼話該委婉,模模糊糊,他們心裡大概也有個譜,不會胡言亂語的。

不過,也不盡是歌功頌德,畢竟近些年來,李世民勵精圖治,吏治比較清明,而且知道大亂之後,百姓不堪負重,實行的卻是輕徭薄賦、休養生息的政策,說白了,就是不折騰,幾年下來,百姓豐衣足食,夜不閉戶,道不拾遺,肯定是修飾用詞,但是民間確實也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昇平景象。

畢竟相對隋朝大業年間,楊廣胡亂折騰,弄得天下烏煙瘴氣,民不聊生的情況,現在李世民治下的貞觀時代,稱之為治世,也沒有什麼不妥,至少,在韓瑞看來,不管李世民自身的道德品行,有著什麼樣的缺陷,但是治國安邦的能力,應該不用質疑的。

“陛下,吉時已到,開始祭祀了。”房玄齡輕聲提醒,李世民微微點頭,友好的結束了與老人們的親切會談,舉步來到祭壇中央的高臺之上,房玄齡從袖中取出準備妥當的祭詞,雙手呈奉給李世民,悄然退了下去。

鐺~~咚~~咚~~

鐘鼓齊鳴,猶如洪鐘大呂,祭壇周圍的宮廷樂隊,不敢怠慢,認真的演奏起來,在禮樂聲中,李世民肅然而立,面朝東山,斂衣跪下,鄭重膜拜,按照古禮稽首,重複九次,這才站了起來,展開祭詞,李世民朗聲誦讀。

“周宣在位,已墜茲禮,近代以來,彌多所闕,朕祗承大寶,憲章典故,今將履千畝於近郊,復三推於舊制,宜令有司,式遵典禮……”

與其說祭詞,不如說是份耕耤詔,李世民唸誦完畢,焚於鼎爐之中,宣告春祭正式拉開序幕,文武百官開始忙活起來,其中的繁文縟節,也不多加描述,反正從清晨到中午,二三個時辰,才算完成。

不過,也不要以為,春祭就這樣結束了,祭祀之外,還有很多活動要繼續舉行呢,鞭打春牛,裂泥埋田之類的,只是小節,大動作,卻是李世民親自下田躬耕犁地,文武百官自然也要陪同,這個是必不可少的保留專案了,不管他們心中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