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原因即在他 所屬的黨派是與曹氏為敵的司馬氏一黨。
《三國志,魏志》二八《鍾會傳》略雲:
〃掛丘儉作亂,大將軍司馬景王東征,會從,典知密 事,衛將軍司馬文王為大軍後繼。景王莠於許昌,文王總 統六軍,會謀漠椎幄。時中詔敉尚書傅嘏,以東南新定,
權留衛將軍屯許昌,為內外之援,令蝦率諸軍還。會與堠 謀,使堠表上,輒與衛將軍俱發,還到雜水南屯住。於是 朝廷拜文王為大將軍,輔政。會遷黃門侍郎,封東武亭 侯,邑三百戶。及《諸葛)誕反,車駕住項,文王至壽春,會 復從行。壽春之破,會謀居多。親待日隆,時人渭之子房。 以中郎在大將軍府管記室事,為腹心之任。〃
據此又可知鍾會也是司馬氏的死黨。他論〃才性合〃, 與傅嘏論〃才性同〃一樣,服從於司馬氏一黨的需要。 他們的分別只是德(體)才(用)的同一與合一之分。
李豐、王廣不同。《世說新語,賢鍰類》王公淵娶 諸葛誕女條劉注引《魏氏春秋》雲:
〃王廣,字公淵,王凌子也。有風量才學,名重當世, 與傅嬡等論才性同異,行於世。〃
《三國志,魏志》二八《王凌傳》雲:
〃(凌子)廣有志尚學行。(凌敗並死,〉死時年四十
王凌為淮南三叛之一,司馬東征王凌,王廣與父俱 死,其為曹氏之黨,自不待言。他所論〃才性離〃,與曹 操三令的主旨正同。
《三國志,魏志》九《夏侯玄傳》略雲…
〃中書令李豐雖宿為大將軍司馬景王(師)所親待, 然私心在《夏侯)玄。遂結皇后父光祿大夫張緝,謀欲以 玄輔政。嘉平六年二月,當拜貴人,豐等欲因御臨軒,諸 門有陛兵,誅大將軍。大將軍微聞其謀,請豐相見。豐不 知而往,即殺之。〃
據此又可知李豐也是曹氏之黨,後為司馬師所殺。其 論〃才性異〃,與曹操三令主旨亦同。只不過〃才性離〃 是相對於鍾會的〃才性合〃而言,〃才性異〃,則是相對 於傅嘏的〃才性同〃而言。 再說〃竹林七賢〃。
〃竹林七賢〃是先有〃七賢〃而後有〃竹林〃。〃七賢〃 所取為《論語》〃作者七人〃的事數,意義與東漢末年 〃三君〃、〃八俊〃等名稱相同,即為標榜之義。西晉末 年,僧徒比附內典、外書的〃格義〃風氣盛行,東晉之 初,乃取天竺〃竹林〃之名,加於〃七賢〃之上,成為〃竹 林七賢〃。東晉中葉以後,江左名士孫盛、袁宏、戴逵等 遂著之於書(《魏氏春秋》、《竹林名士傳》、《竹林七賢 論》)。東晉有〃兗州八伯,蓋擬古之八俊〃(《晉書》四九 《羊曼傳》〉。兗州為地名,〃竹林〃則非地名,亦非真有
什麼〃竹林〃。
《世說新語,傷逝類》〃王濬衝為尚書令〃條雲:
〃王衝《王戎)為尚書令,著公服,乘招車經黃公酒 壚下過,顧謂後車客:'吾昔與嵇叔夜《嵇康乂阮頃宗(嘸 籍)共酣飲於此壚,竹林之遊亦預其末。自嵇生夭,阮公 亡以來,便為吋所稱紲。今日視此雖近,遨若山河。','
劉注引《竹林七賢論》曰:
〃俗傳若此,穎川庾爰之嘗以問其伯文康,文康雲: '中朝所不聞,江左忽有此論,皆好事者為之也。','
據此可知王戎與嵇康、阮籍飲於黃公酒壚,共作〃竹林 之遊〃,都是東晉好事者捏造出來的。〃竹林〃並無其
處。
《世說新語,文學類》〃袁彥伯作《名士傳》成〃條
又云:
〃袁彥伯《袁宏)作《名士傳》成,(劉注:宏以夏侯太
初、何平叔、王輔嗣為正始名士,阮嗣宗、嵇叔夜、山巨
源、向子期、劉伯倫、阮仲容、王洧衝為竹林名士 ,裴叔
則、樂彥輔、王夷甫、庾子、王安期、阮千里、衛叔寶、謝 幼輿為中朝名士力見謝公《謝安;),公笑曰:'我嘗與諸人
道江北事,待作狡獪耳,彥伯遂以著書。'。
據此又可知所謂正始、竹林、中韌名士,即袁宏著之於 書的,是從謝安處聽來。而謝安自己卻說他與諸人〃道
江北事,特作狡獪?初不料袁宏著之於書。
河北民間以〃竹林七賢〃之,附會地方名勝。如 《水經注》九《清水篇》清水出河內修武縣之北黑山句 下注雲:
〃又逕七賢祠東,左右筠篁列植,冬垔不變貞蕖。魏 步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