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佳打來的。電話中張佳告訴他,鄉政府撥一筆款項,搞一個文明示範村。具體哪個村,還沒有決定。王飛虎一聽馬上激動起來,主動約請了張佳。見面之後,兩人商談了一會兒。畢竟“朝裡有人好辦事”——在張佳的幫助下,這筆款項很快就撥給了田家梁村。
在王雲飛的親自指揮和監督下,一些破舊的土牆舊貌換新顏——用磚重新壘砌起來。他還僱用了掃街道的。蓋建了戲臺——多年靠臨時搭建而唱戲。還粉刷了主要街道的牆壁,自此,村裡的面貌煥然一新。即使這樣,他還總覺得有些許缺憾。王雲飛始終記著“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的信條,所以時常謀求為村民辦實事,謀求經濟的發展。
村裡也有棘手的事情。比方說,清潔工辛辛苦苦把街道打掃乾淨,有的村民把牛糞便倒在了路上。特別在冰天雪地的時候,有的村民甚至把髒水隨意潑在大街上,這樣一來,在路面堆起了高高的“冰山”,來往行人很不方便。他常常為這些瑣事而煩惱。王銀貴夫婦也許看出了兒子的煩心事。
秋天過後的一箇中午。王銀貴妻子做好了飯,夫婦倆在餐桌前等著兒子。不一會兒,王飛虎回來了,一家人高高興興地坐在一起共進午餐,吃飯時分,王銀貴給兒子倒了一杯酒。關切的問道:“兒子,最近工作怎樣?”王飛虎馬上發起了牢騷:“爸,媽,村裡人素質就是差······”還沒等飛虎把話說完,母親就帶著責備的口吻說道:“不要這樣說話,你還是農民的兒子啊。不要以為上了幾天學,就了不起了!”母親意猶未盡的看了兒子一眼,沒有繼續說下去。王銀貴不慌不忙的端起酒杯說:“兒子,陪老爸喝一杯!”兒子滿不在乎地端起了酒杯,老父親的酒杯還沒有碰嘴唇的時候,兒子便一飲而盡,放下酒杯徑自吃起菜來。老成持重的王銀貴喝完一杯酒後,語重心長的說:“飛虎,村裡人多少年都這樣過來了,傳統和陋習不是一兩天就能改掉的,凡事要慢慢來。”“爸,你說,偌大的一個院子,非要倒在大街上結冰,滑倒人就高興了。與人方便自己也方便啊!真是·······!”“活”字還沒有出口,母親就嚷道:“我也老這樣倒水,是說你媽白活了吧?”兒子懊惱的說:“真是不可理喻!”說完,便回到自己的小屋。一頓飯就這樣不歡而散了。
你還別說,從那以後,母親再也不往大街上潑髒水了。在她的影響下,街坊鄰居也改了不少。
王飛虎想了很多。尤其是兒子不孝敬老人的惡習,真得應該徹底改變一下了。可怎樣改呢?他想起了魯迅棄醫從文的原因。他心裡一亮:買一些書籍,辦個小小的閱覽室,充實一下鄉親們的頭腦。
沒有幾天,閱覽室辦成了。大家在茶餘飯後,三三兩兩地來到這裡,不知是新鮮,還是家裡待著無聊,竟也認真的讀了起來。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第五十七節 錢命相連
王雲飛在努力地為父老鄉親辦實事,他力圖使大家在物質生活和精神娛樂方面有很大改善。但是,令他沒有想到,農民狹隘自私的思想意識很難使展開的工作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緣於根深蒂固的陳舊觀念,王雲飛只有透過不辭辛苦地耐心說服和教育。
一段時間後,鄉親們的精神風貌有了較大的變化。然而,更為嚴重的問題還在一天天擴大,等待著王雲飛去處理。
田家梁村大多數的年輕人都不願意留在村裡。他們早已厭惡了父母親“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模式,儘管很多人靠飼養奶牛作為經濟來源,但收穫甚微——糧食漲價,飼料也漲價,而奶牛價格浮動很小。年輕人尤其看不上餵牛——在他們眼裡視作又髒又累的營生。這樣一來,村裡的“有生力量”逐漸在流失。
再加上網際網路的開通,使得有頭腦的年輕人人眼界大開。他們清楚地看到:地裡辛辛苦苦幹一年,還不如去城裡打半年工收入多。尤其有政府給農民工撐腰,不愁討不到工錢,因此,大多數腿腳健壯的人兒紛紛走向了外面的世界。結果呢?村裡剩下的大多數是上了年紀的人兒。
王權貴的三個兒子扔下癱瘓的老父親,在城裡開了一家飯店。前些年,王權貴在村裡沒少撈到油水。因此,弟兄三個手頭自然有幾個錢,他們還買了一輛汽車。
沒有幾天,弟兄仨便各自搬進了樓房——王權貴在位的時候,就悄悄地利用公款買了三套樓房。
兒子兒媳走了。留下王權貴這個風燭殘年的老人,在大女兒的照顧下,只能依靠輪椅來外面“透透風”,他身上昔日的風光已蕩然無存。王權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