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頭的老翁正在他身旁燙酒,還沒有燙溫哩。這可看出道教思想已影響到知識分子的人生觀。又如《鶯鶯傳》、《霍小玉傳》,提出社會問題,兩篇內容相似,敘述男女戀愛故事,最後女主角都被海誓山盟的男主角拋棄。拋棄的原因是,唐王朝階級森嚴,寒門士大夫不願跟平民締婚,以免葬送跟世家士大夫締婚的機會。
無論散文和短篇小說,都是文言文寫成,所以它們只是貴族文學,跟佔全民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平民無關。平民文學一直是一片空白,但時機已經到來,一種專為平民服務的白話文寫成的散文小說,大概在第五世紀就開始出現。一旦出現,即迅速傳播。這種白話文作品,當時不稱白話文而稱“變文”,大概是由艱深變錢易,由文言變口語之意。白話文的物件不是貴族,貴族也瞧不起白話文,白話文的物件是廣大的民眾群。
白話文起因於佛教的傳播,佛經雖然大量譯成漢文,但用的是文言,文言本已深奧,再加上很多新的名詞和新的語法,遂使譯出來的佛經成為一種潔屈聱牙的天書,只有士大夫階級中少數受過特殊訓練的人,才看得懂。在這種情形下,要想民間接受,就必須靠文言文的再翻譯——譯成白話文,即變文。然後根據白話經文,用口頭向民眾宣講。這些經文,每一篇或每一部(長篇)都是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如《維摩詰變文》,敘述居士維摩詰生病,釋迦牟尼派他的門徒之一文殊前去探病,在探病時,維摩詰大顯神通。如《大目乾蓮冥間救母變文》,敘述目蓮到地獄中,千辛萬苦,把他母親救出苦海。這些白話經文在寺廟或街頭宣講時,聽眾心驚魂駭,恐怖和懊恨使他們痛哭流涕,沉湎於歷歷不爽的因果報應之中,不知不覺皈依佛法。
白話文因傳揚佛教而發生,最初只限於對佛經的再翻譯,後來逐漸脫離佛教,逐漸出現中國人自己的創作,完成純白話文學,內容就更豐富。社會、愛情、戰爭,都成題材。如《列國傳》,敘述伍子胥為父報仇的故事。《明妃傳》,敘述王昭君嫁匈奴單于的故事。白話文學是大眾文學,愛好它的人數遠超過愛好貴族文學的人數,文言文學一直跳不出官僚的小天地,白話文學則植根民間。
六 唐詩
文學中的詩歌部門,本世紀(八)有驚人的成功。在中國第二個黃金時代鼎盛時,同時興起詩的黃金時代。到了政治性黃金時代結束之後,詩的黃金時代卻仍然繼續下去,保持二百餘年的巔峰。
世界上任何文學作品都可以譯成其他文字,只有詩不能。即令有絕世奇才能譯其他國家的詩,也不能譯中國的詩,中國詩是世界上唯一無法翻譯的文學作品。因為中國詩的主詞是隱藏的,譯時必須加上主詞,就意味全失。而漢文方塊字是中國詩的主要成分之一,靠方塊字的排列組合和含糊模稜的意思,即產生一種繪畫般的詩意。拋棄方塊字而譯成其他文字,就像美女拋棄了容貌一樣。所以中國詩不但不能譯成外國文字,也不能譯成中國的白話,詩是漢文所發揮的最高藝術。
在紀元前十二世紀《詩經》時代,只有三言四言(三字一句或四字一句)。到紀元後四世紀大分裂時代,才進步為五言。第六世紀隋王朝統一中國,才再進步為七言,完成詩的形式。上世紀(七)女皇帝武(上明下空)把詩列為科舉考試中的主要課目,詩遂成為知識分子必修課程,就如春花爭放,更為普及。
中國最偉大的詩人,有半數以上出生在唐王朝。我們用三位詩人作代表,說明詩黃金時代的成果。
岑參 南陽(河南南陽)人,他的英雄氣概使他的詩氣吞山河,在帝國不斷對外戰爭中,他歌頌荒漠中捍衛國土的戰士。中國是一個戰爭文學最貧乏的國家,岑參悲壯的感情,在詩的領域中開闢一個新的天地,使一些斤斤計較私人感情的詩人,黯然失色。所以我們稱他為“詩雄”。舉他的《走馬州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一詩為例;
君不見走馬川行雪海邊,平沙莽莽黃入天。輪臺九月風夜吼,一川碎石大如鬥,隨風滿地石亂走。匈奴草黃馬正肥,金山西見煙塵飛,漢家大將西出師。將軍金甲夜不脫,半夜軍行戈相撥,風頭如刀面如割。馬毛帶雪汗氣蒸,五花連錢旋作冰,幕中草搬硯水凝。虜騎聞之應膽懾,料之短兵不敢接,車師西門仁獻捷。
(走馬川,位於車師前王國故地(新疆吐魯番市)西境。雪海,指沙漠。輪臺(新疆輪臺),西漢王朝時中國在西域屯墾區中心。金山,即阿爾泰山。五花、連錢,都是名馬。旋,馬身上旋毛。)
李白一個身世可悲的浪漫詩人,他原籍成紀(甘肅秦安),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