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部分

但他知道,自己的態度是最重要的。

於是他又勇敢地抬起臉,一臉莊重地朝著父親把頭點了點。

他看著父親,覺得那一刻很長,很難耐——終於,父親舒展眉頭,也把頭點了點。

見父親點了頭,劉德華心裡的一塊石頭終於落了地。

此刻,他激情奔湧,他感激父親給了自己選擇人生道路的權利。

因為這證明在父親眼裡,自己已經長大了,可以張開翅膀飛了。

命運向劉德華開啟了一條縫。

香港“無線”藝員訓練班並不是填了報名表就能進去的,那是一個淘汰率非常高的藝術培訓之地。

當時,同劉德華一起報考的共有七人,只有他一人被錄取。

他曾經回憶當時考試的情景:“我的個性向來活潑慣了,也皮慣了,因而在家模擬一下劇本就傻呼呼地進去試鏡了。

我記得當時考的專案有主持、演戲及機智回應等,我們七個好朋友,只有我一個人考上了。”

劉德華考上了!

七取一。

這樣的結果讓他感到欣慰,除了慶幸,惟有珍惜。

命運開啟的那條縫變成了一扇窗。

藝員訓練班的學習生活緊張、活潑而又開心。

40多個青年男女懷著同一個理想相聚在這裡,共同學習,互相切磋,團結得親如兄弟姐妹。

訓練班要學的課程很多,有演技訓練、編劇、中國戲劇、中國舞、現代舞、攝影、燈光、歐西粵語流行曲、現場控制、市場常識等。

要想把每一項課程都學到最好,那可是需要下大力氣的。

訓練班的訓練時間是一年,但是,每三個月都要進行一次淘汰考試,這無疑是對每一個學員或去或留的一次挑戰,因此,大家都學得非常認真,不敢有半點懈怠。

由於在中學時就寫過劇本,自然,劉德華對上編劇課格外偏愛,也很願意在這方面多花費一些心血和精力。

改變這種狀況是因為一次階段性的小考:這次考試要求學員自編自導自演一段5分鐘的小品。

劉德華把自己裝扮成一個因犯事而受傷的搶劫犯,當罪犯逃回家,正為自己包紮傷口時,門外突然響起“砰砰”的敲門聲……

劉德華把那個罪犯演得惟妙惟肖。

這個小品的成功演繹使得指導老師對劉德華刮目相看,同時也使他本人對錶演藝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訓練班的學習雖說緊張,仍改不了劉德華活潑好動甚至有些“整蠱”的脾性。

他與梁家輝、潘宏彬是好朋友,而且都喜歡“整蠱”,時不時鬧出些“冷幽默”。

一次上課,上課的老師是禿頂,他就提問:“老師,為什麼你的頭上不長頭髮?”還有一次,他們蠱惑其他同學上課戴墨鏡,老師感到奇怪,問其原因,大家齊聲回答說:“因為你的光頭太刺眼了。”

3。生命的抉擇(3)

令那位老師哭笑不得。

有時胡鬧得有點過了,也給劉德華自己帶來麻煩。

在一次舞蹈課的課間休息時,大家你推我搡,把劉德華推得站不住了,向一排落地鏡撞去……

鏡子碎了,劉德華的鼻脊也被劃了一條口子。

結果是,每人被罰70元,劉德華外加一道疤痕。

雖然有時犯“整蠱”毛病,但這並沒有影響他的學業,也沒有影響指導老師對他“正面小生人才”的評價(這讓他在日後的許多年一直飾演正面角色,想“反串”都難)。

當然,“整蠱”歸“整蠱”,對待自己所學的專業,他還是全力以赴的。

在一次又一次競爭激烈的淘汰考試中,他的成績一直是遙遙領先。

指導老師常說:“吃這口飯的,最重要的是信心和自信,沒有這些,就算本身很有才華,也無從發揮,更不會遇上伯樂!”

接受了這樣的教導,劉德華對自己的前途充滿著信心。

其實,表演藝術有它的特殊性,並不是光有自信就能成功的。

比如,有的學員因外形,而有的則因自身條件的侷限遭到淘汰。

臨到快畢業時,就像大浪淘沙一樣,當初考入“無線”藝員訓練班的40多名學員,走得只剩了20多名。

1981年,劉德華以甲等成績畢業於香港“無線”藝員訓練班,順利地成為一名簽約於“無線”的青年藝員。

命運之神為他開啟了通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