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兩敗俱傷。”
王凝之如此信誓旦旦,司馬昱信了三成,畢竟冉魏和後趙確實會有一戰,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
“因此,我們也可以坐受漁翁之利,暫等一年,即永和八年,中原地區大戰結束,因戰亂饑荒嚴重、百姓流離失所之時,我晉軍跨江出兵,百姓擁戴,天時地利,必為勝利之師。”
這一番清晰的局勢分析,頭頭是道,令司馬昱大感有戲,面色一肅,看著面前這位昔日少郎愈發成熟,隱隱有些英武。
司馬昱心中十分滿意,正色道:“好,分析的好,後日我便上表朝廷,舉薦你為寧遠將軍,以錢唐縣兵為前身,軍名暫定,練兵兩千眾,由錢唐度支供養,若度支充足,兵力不設限制。”
說是上表朝廷,其實就是走個程式,現在的朝廷是司馬昱一人執掌大權,另一個輔政大臣已經亡故。
“古人言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殿下便是晚輩的伯樂了。
王凝之再一次感謝,沒有說恭維的話,而是將司馬昱比作伯樂,這顯然比恭維的話更有用,且一點也不俗。
說實話,沒有司馬昱的提攜,王凝之現在應該是一個六品閒職,還要積攢多年資歷才能初露鋒芒,最起碼提前了五年。
總之一句話,上頭有人升官就是快,不見王凝之十七歲的年紀就當上二千兵馬之統率,比從底層做起快的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