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五十七章 終回家,主持縣衙的劉宏青

下午,酉時(5:00),馬車行至了會稽郡城。

尼山書院前,祝英臺最後和王凝之說了一會兒話。

“叔平,你的家府距離尼山書院不遠,嗯……可不能有了新歡,忘了我。”

祝英臺難得兇了王凝之一眼。

王凝之握住祝英臺一雙纖纖玉手,面色真誠,回答道:“英臺,我此生有你們兩人已經知足了,等我閒假下來便去找你,坐一起下下棋,聊聊天也是好的……”

祝英臺滿意的點點頭,又與他溫存了一會兒,才開口辭別。

王凝之沒有挽留,扶著祝英臺下了馬車,這一送便是幾百步,直到來至書院內。

祝英臺揮手向王凝之告別,銀心在身旁緊緊跟著,書院的學子們見狀,也是見怪不怪了……

車水馬龍的街道上,王凝之足足用了兩刻鐘,才回到了家府。

朱漆高門前,可見兩座的石獅子泰然矗立牆,紅牆延綿二十多米,真是一座大宅院。

可惜,朱漆正門緊緊閉著,只有遠處的角門敞開,四周還有僕從們看守。

古代大戶人家的府邸都有正門和東西角門,正門基本不開,日常出入都走角門。

當然,也不是從不開,新年和元宵固定開一天,遇到主人迎親、送葬時開一天,或有尊貴的客人來的時候開一次。

這可是很有講究的,古代的貴族十分注重這一點,《紅樓夢》全書中,賈府的大門僅開過十四次。

賈元春省親開了兩次,寶玉娶親一次,過年祭祀一次,元宵夜宴開了一次。

秦可卿、賈元春、林黛玉、王熙鳳、史老太君送葬開了五次,太監傳旨開了三次,錦衣衛抄家開了一次。

王凝之的馬車停在角門,快步上前,蔡山等一眾護衛對此也是十分熟悉,他們之前都是住前院,負責保護王羲之的。

角門前十分寬敞,眾僕人見到王凝之紛紛行禮,讓開路子,說道:“二公子,夫人已經在內院等候多時了。”

王凝之點了點頭,看著四扇角門掛的鮮豔的紅花,四周張燈結綵,心中已經清楚了怎麼回事。

再看門旁石楹柱上的桃符,兩個桃符分別寫著:宜言飲酒,與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靜好。

用最普通的言語,表達出最痴情的意思,這便是《詩經》中最溫柔的詩了吧。

這字跡也不簡單,懂行的人一眼就能看出,這絕對是一個書法大家寫的,而且絕不是隨手之筆。

短短十六字,每一個字的筆勁都是蒼松有力,鍾楷之嚴謹風,神韻獨創一派,不是王羲之親自寫的還能有誰呢?

王凝之讀後,心中倍感高興,當即掏出身上所有的錢財,賞給了在場眾人。

總共大約有一千枚大錢,沒有多少,但每個人分下來,也是一個月的俸錢了。

眾人喜氣洋洋的收下,王凝之心情愉悅,他們也心情愉悅,就這樣,很快穿過了兩個儀門,走到了內院。

富麗堂皇的偏廳中,王凝之如願以償的見到了郗璿,走上前,作輯拜道:“孩兒見過母親,這兩月來,您身體仍健朗吧。”

因為是與母親久別重逢,王凝之做了一次大禮。

郗璿緊忙將他扶起,一面拉著他的坐到椅上,一面笑道:“娘健朗的很呢,怎樣,見過謝氏娘子了嗎?”

說罷,又仔細瞧了他一番,好像長高了,還曬黑了一點。

王凝之點頭道:“見過了,很好,很好……娘,怎麼不見爹和孟姜他們?徽之、獻之也不見。”

郗璿解釋道:“你爹忙著給人家送請帖去了,他親自去給建康的長輩們送去請帖,孟姜這丫頭不知道去哪了,準是去哪瘋玩兒了,不用管她,你的幾個弟弟正在亭子下棋,我已讓人叫他們了,待會兒自會過來。”

王凝之笑了笑,給母親講起了自己在錢塘的所見所為,有些地方給添色了一番。

是的,像聽故事一樣,津津有味。

郗璿也沒有聽進去,看著王凝之曬黑的臉龐,不由撫摸了一下,心疼道:“我兒當個小官,整日下鄉受苦,真是得不償失,還不如到朝廷做個秘書郎,不僅清閒,升官還快,要不了多久,就接你父親的班了。”

歷史上,也的確如此,王凝之是任的左將軍兼會稽內史,三品大員,位列車騎將軍之後。

郗璿也的確有這個資格說,雖然父親郗鑑已經身故多年,但他的影響力還在,門生遍佈。

郗鑑當時是與王導地位相當的重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