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四十二章 祝英臺

王凝之動身到一顆青翠欲滴的竹子前,折斷了幾根嫰竹,在其中挑選了兩個大小合適的,遞給了祝英臺一根。

羽毛蘸水,不若細竹挑水,總之都是無墨無跡,停留片刻便乾涸不見了。

祝英臺隨意揮動手臂,瀟瀟灑灑,很快一副透明字跡便出現了。

她寫的是行書,雖是少女之作,但絲毫不遜色於精通文墨的壯年男子,甚至還遠勝之。

王凝之評價道:“字型秀美,乾淨利落,雖有些女子之態,但亦有英姿颯爽,不錯,英臺的行書不差我之多少。”

祝英臺轉眸看向王凝之的側臉,落在了他的鬢角處、唇間,說道:“多謝誇讚,叔平的行書寫的應是很好吧,可否一觀?”

祝英臺語氣中略含一絲質疑,自己五歲習字,十歲寫行、草二書,至今日,已不遜色於家中長輩,每次家族比試,就連爹爹看了自己的行書,也會連連誇讚,士別三日,果真刮目相看。

眼前,這位比自己還小一歲的弟弟,除非斷奶前便開始寫字,不然她絕不會憑口而信的。

不過很快,王凝之便讓祝英臺心服口服,作為王羲之的兒子,其他地方可能不算出色,但書法一定可以傲視群雄。

更不論,王凝之有後世柳楷等書的加持,書法界大名鼎鼎的二王,恐怕要成三王了。

祝英臺看著石面上別出一格、端莊大氣的楷書,不禁道:“此楷體是何人所創?盡顯大家風範,回鋒逆入,引而不發,行筆更有剛正不阿之態,實在精妙,當有前朝鍾太尉之風!”

鍾繇乃三國時期魏朝的太尉,擅長隸書、楷書和行書,被譽為楷書鼻祖、正書之祖,與王羲之合稱鐘王。

在東晉這個時期,能被天下人心服口服,稱讚其楷書有鍾繇之遺風者,唯有王羲之了。

現在他的兒子被一個大名鼎鼎的才女這般稱讚,想來一定是有原因的,王凝之回答道:“此字型名柳楷,是前朝一位柳姓士人所作,距今有些年數了。”

“我少時偶得他的遺作,勤加苦練,方略窺其徑,無登大雅,他老先生的真跡才是真柳楷,我不過是隻得其神,不得其韻罷了。”

祝英臺柳眉舒展,點了點頭,說道:“唉,幸虧老先生留下遺作,叔平珍之,不然此字型隨老先生一起入天堂,對我們該是多大的損失。”

王凝之笑道:“老先生生前,一定是個剛正不阿的清官,英臺兄讀完書,準備做官嗎?實不相瞞,我便是錢唐縣令。”

聞言,祝英臺又仔細打量了王凝之一番,雖然都是有鼻子有眼睛,但這不對啊,這和村民們描述的不對啊!

祝英臺再次確認道:“叔平兄當真是錢唐縣令,百姓們口中的青天老爺?”

王凝之自嘲一笑,搖頭道:“我哪裡當得上青天大老爺。”

祝英臺說道:“一路上,我聽人們說,本縣青天老爺不懼權貴,生有兩雙眼睛、耳朵能洞察是非,身高十尺,專為貧賤百姓主持公道,剷除禍害,還為他們分發田地、減免稅收。”

青天即蔚藍的天空,在古代,人們對天的敬畏是無上的,認為天上是神仙所在。

大老爺在古時候為一族最威望的長老,能話事者,青天大老爺表示此清官無上的人格能替天行道。

聞言,王凝之微笑道:“英臺知曉的如此多,到底有無在錢唐做官的心思?”

祝英臺頭束細絲縑巾,一身白色儒衣顯得很是儒雅,故作男兒姿態道:“待我完成學業後,一定來錢唐做官,只是到那時,叔平或許嫌棄了。”

祝英臺出身小士族,按理說做一個八九品的小官是有資格了,但她是女兒身,除非繼續扮男裝,瞞著正中官評品,否則根本沒有做官的可能。

這裡面風險很大,一個不小心被發現,是要連累家族的,祝英臺十分清楚。

王凝之不由看向祝英臺深?的眸子,緩緩道:“等你兩年後讀完書,記得提前寫一封給我,我到尼山書院親自接你,如何?不管你變成了什麼樣子。”

祝英臺的神色透露出一抹慌張,若與王凝之應約,萬一失言,豈不會令他失望?

“好!叔平既不嫌棄,我也不會猶豫了。”

祝英臺又笑道:“不過啊,叔平可要幫我勸說父親,他一向不喜我做官。”

“竟有這樣的父親?英臺,此事包在我身上吧。”

片刻之後,王凝之和祝英臺比試完行書,還熱情的教授祝英臺柳楷,令她受益匪淺。

王凝之主動邀請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