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侯,那是齊軍戰旗!”眼尖的曹丕一眼就認出了烏桓人所打的旗幟。然而望著熟悉的旗幟,蔡吉的心卻徹底跌到了谷底。因為這個時辰公孫軍營地出現齊軍戰旗只有一種可能。
此刻就見對面為首一騎一馬當先穿過轅門。以挑釁的姿態將手中的齊軍戰旗插在自家陣前一箭之地的位置上。緊隨其後的烏桓騎兵則利落地解開了綁在馬鞍上的皮囊。眨眼間一枚枚血淋淋的人頭自沉甸甸的皮囊之中滾落而出,不多時便在戰旗下堆起了一座小丘,一座由人頭堆成的小丘。
見此情形便是再後知後覺的人也已意識到這戰旗、這人頭多半來自趕來救援的齊軍。顯然是蹋頓部在外圍擊潰甚至全殲了齊軍援軍,如此這般對面的烏桓人方才有此本錢跑來齊軍陣前築京觀示威。
“齊侯!”曹丕快步上前一把扶住身形踉蹌幾欲跌倒的蔡吉,卻被臉色蒼白的後者輕輕推到了一旁。
蔡吉並不怕屍山血海,遙想當年她也曾在清河以烏桓賊寇的人頭築京觀來報復樓班對河北的洗掠。但蔡吉怎麼都想不到有一天會有人當著她的面,在她的戰旗下用她麾下將士的首級築京觀。這一刻憤怒與愧疚佔據了蔡吉的內心,同時她第一次感受到了何為困獸猶鬥。
毫無疑問對面的公孫康和蹋頓是想以援軍的首級來瓦解齊營將士計程車氣。正如原有歷史中的曹操在突襲烏巢成功後割下千餘被俘士兵的鼻子及所獲全部牛馬的唇舌向袁紹部示威。而袁紹部也恰恰因此軍心大亂從而兵敗官渡。如果說先前蔡吉對自家將士計程車氣還信心十足的話,那此時此刻的她則已然沒了當初那份臨危不亂的底氣。
經此一幕。將士還會不會信任孤?還有多少人肯隨孤背水一戰?
且就在蔡吉心神不定之時,忽聽耳邊有人高歌,“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充滿男子氣概的曲調令蔡吉不覺精神為之一陣。於是她趕緊循聲回望,就見幽州治中田疇正站在另一側的望樓上高聲清唱《秦風*無衣》。在古戰歌的感召下,先是蔡吉身邊的將校,再是周遭的守寨計程車卒。甚至連帶著曹丕和孫權都跟著田疇一同唱起這首《秦風*無衣》。他們中的一些人或許從未聽過這首出自詩經的古詩,一些人可能只記得隻言片語,但在連續重複幾次之後,眾人的歌聲變得愈來愈整齊,愈來愈嘹亮。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於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伴隨著雄渾的戰歌齊營大門嘎然而開。白馬銀甲的趙雲領著一彪鐵騎自門內飛閃而出直奔京觀而去。對面的公孫軍眼見齊軍出兵奪旗。也跟著派出一隊兵馬出營阻截。轉眼間兩股洪流在兩軍陣前掀起了一片血與沙的風暴。
有道是哀兵必勝,烏桓人剛才陣前築京觀的舉動無疑是激起了齊軍將士的同仇敵愾之情。莫看齊軍的人馬遠少於敵軍,士氣卻是異常的高昂。特別是為首的趙雲更是如蛟龍入海殺得周遭血霧翻滾。
而正當趙雲手綽一杆長槍左刺右挑如入無人之境時,迎面撞上一名敵軍戰將。但見那人使著一柄大錘,二話不說便怒聲咆哮著朝趙雲迎頭砸來。眼瞅著巨錘壓頂而來。趙雲虎目一凌,錯身避過致命一擊,手中長槍跟著順勢斜刺遞出。一槍貫穿了對方的咽喉。
公孫軍眼見己方大將僅一回合便被趙雲挑於馬下,再聯想到其在河朔留下的赫赫威名,一個個嚇得雙股戰慄,落荒而逃。而周遭的齊軍則在趙雲的激勵下愈戰愈勇。不多時便如風捲殘雲般衝殺到了公孫軍陣前一箭之地。
“放箭!速速放箭!”轅門前公孫康指著越殺越近的趙雲歇斯底里地怒吼著。他怎麼都沒想到齊軍在得知援軍被滅之後還敢出營奪旗,更沒想到自己引以為豪的精銳在趙雲面前竟如此不堪一擊。
另一頭趙雲卻是絲毫不懼漫天飛矢,就見他側身匍匐於馬背之上,以一招海底撈月一舉拔起了戰旗,引得齊營上下喝彩連連。
眼瞅著趙雲一舉奪下戰旗撥馬還營,蹋頓不由倒抽了一口冷氣唏噓道,“趙子龍真乃萬人敵。”
公孫康卻是氣急敗壞地冷哼道,“大人何故漲他人士氣滅自家威風?”
蹋頓努了努嘴剛想出言反諷,就聽身後的郭圖沉聲分析道。“趙子龍雖有奪旗之勇,卻無突圍之力。有道是,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錦西援軍已被蹋頓大人所滅,蔡安貞亦不過是強弩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