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賣國者,萬事當前,考慮的就是自己的肝腦能不能塗地。祖宗留下來的國土,雖寸土寸金,在他們卻是可不予計較的身外之物!割了就割了,送了就送了;萬民的社稷國土,他們像倒垃圾一樣,一個早上就可以偷偷摸摸給扔了!
欽宗在兩種意見的爭論中,沒有了主意。李綱與宰執爭論了兩個多時辰,幾乎氣暈!據他回憶,此期間竟“無一人助餘言者”。
……所有高官的肝腦,都比國家利益值錢!
李綱看看他一人實在無法戰勝群儒,就憤而向皇帝提出辭去朝官不做,還是做個小官為好。他說:“陛下提拔我於小官之中,沒幾天就參與大政,臣亦受之而不辭,是考慮到臣之議論或於國家有補。今臣與宰執有異議,不能有所補,願回到庶僚身份,也讓我安心。”
欽宗當然不肯答應,勸慰道:“不須如此,卿只管去治兵,加固城守。我怕的是金人以和談麻痺我,你們說的,可以慢慢商議。”
李綱接旨,不得不出,但是走了兩步,又轉身回去說:“金人所要的國土財物,宰執想一切許之,這不過是想脫一時之禍,不知將來有什麼人能為陛下處理這大麻煩。願陛下再考慮,將來後悔的話,恐怕就來不及了。”
出得宮來,上了城北壁,想想不妥,李綱又返回宮中,心存希望還可以力爭一下。然而這時候,寫給金國的“誓書”已經發出了,金國所提的條件,朝廷幾乎全都答應了。
李綱能怎麼樣?我族之人幹壞事,效率向來第一!
宰執們賣國賣得這樣果斷,是因為在他們腳下,有一個泱泱大國可以賣,而且足夠他們賣上十年八年甚至一百年!
當天,欽宗做了這個賣國的決定,大概也於心有愧,特地下了一道詔書,說自己登上至尊地位以來,任重道遠,但德行不夠高,不能很好地領會天意,以致金人入寇,只能削地為盟。現有訊息不斷傳來,敵方營壘遍佈京城四郊,豈止是國土少了幾百裡!金人向我索要財物,催迫甚急。朕甚憂慮,連日來為同大臣們討論對策,側席而坐,夙夜不眠,顧不得身體安康。考慮到國家艱難,凡事宜從節省,所以決定自今月十一日起,避正殿(不在正殿辦公),減常膳(降低伙食標準),希望以此舉換得“上天助順,萬國效忠”,喚起臣民爭相扶助我趙宋王朝的“不拔之基”,永遠底定“太平之治”。
同時又下詔雲:“大金所需犒軍物數目浩瀚,朝廷竭力應付,即使是供祀宗廟(即太廟)的器皿,也不敢吝惜;至於親王、內外百官之家,也已下達告諭,要他們盡數捐助。然而尚恐未能夠數,如有忠義之民體諒國難,願將私家所有助國用者,限近日向戶部尚書聶山等處送納。”
國家財力如何,宰執們心理不是沒數。現在答應了人家鉅額賠款,又拿不出來,只能以“自願”的名義向百姓攤派,這裡面的邏輯關聯,很發人深省。
金人索要太多,高官們難道就不會說一聲我們沒有嗎?為何要硬著頭皮答應下來?如果是為百姓利益著想,如此搜刮,豈不正是荼毒百姓?所以大宋宰執們的“軟”,決不是怕金軍打進來禍害百姓,而是想用百姓的錢,換一個苟且偷安,好繼續把自己的官做下去。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大宋使者丟盡了大國顏面(8)
這是一次對全民的大搜刮,連諸王家裡的金銀絹帛,道官、樂官等文化幫閒官員平常所受的賞賜和家中現有金銀,各宮觀寺廟、各局各司以及開封府的公用金銀,都要收上來。聖旨還強調:“若敢隱庇轉藏,並行軍法!”……當初要是在懲貪上有這麼大力度,恐怕國家早就太平無事了!
在一片惶恐之中,虧得中書省還想到了一個細節,奏報說:“中山、太原、河間府以及下屬各縣,按照誓書議定,屬於要交割的地盤。這三鎮官員如有不肯聽從朝廷命令、不肯交納金銀者,建議將他們任職的州府機構立刻轉給金國。”
欽宗看了,批示道:就這麼辦!
在一派苟安、頹靡、委曲求全的氣氛中,大宋的高層中惟有一人,在危難關頭,顯出了一股“威武不能屈”的骨氣。
當時肅王趙樞和康王趙構恰好住在京師,欽宗退朝後,康王入見,毅然請行,自願去做人質。他說:“虜必欲以親王為質,自為宗社大計,豈能辭避!”
欽宗正為這事頭疼,一聽此言,不禁一怔。他不相信似地看看康王,如釋重負,馬上任命康王為軍前計議使,令張邦昌、高世則為副使。任命一下,欽宗便命內侍把康王帶去殿閣,見一見宰執。
得知康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