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部分

作品:諾貝爾的囚徒

作者:'美' 卡爾·傑拉西

內容簡介:

一部西方的《圍城》刻畫中外皆然的學界潛規則。

第一部透視學界內幕的全球暢銷小說脫去教授們的“髒外套”!在美國先後重印十三次,暢銷不衰,卡爾·傑拉西《泰晤士報》“千年最有影響力的三十大人物”之一。諾貝爾獎得主霍夫曼親筆為中文版作序,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多名院士聯合推薦。

分子生物學家康託構思了一個關於腫瘤如何形成的絕妙設想,並安排其得意門生傑裡·斯塔福用實驗來驗證這一理論。實驗完成之後,他們聯名在《自然》雜誌上發表了論文,引起了巨大轟動。不久,哈佛大學名教授克勞斯就推薦康託角逐諾貝爾獎。

然而,克勞斯的研究小組卻無法重複傑裡的實驗,還有人往康託的門裡塞了張紙條,暗示了傑裡可能在實驗中作假……面對諾貝爾獎的誘惑和學術道德的挑戰,康託該何去何從?

後來,康託終於如願獲得了諾貝爾獎,但已經與恩師分道揚鑣的傑裡卻同他分享了這一殊榮,並在頌獎禮上與他明爭暗鬥,克勞斯發現其中的隱情後,更是對康託提出種種要挾,使康託陷入無法解脫的困境……

本書取材於一位世界一流科學家的藝術和人生經歷,故事懸念叢生、扣人心絃,人物塑造栩栩如生,還穿插了許多學術研究的軼聞趣事,極具學術效益,本書先後被譯成德、法、意、俄等多種文字,在國際上享有盛譽。

作者簡介:

卡爾·傑拉西(Carl Djerassi)“人工避孕藥之父”,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科學與藝術學院院士,瑞典皇家科學院外籍院士,美國發明家名優堂成員。1923年生於奧地利,1945年獲威斯康星大學博士學位,1959年起任美國斯坦福大學教授。傑拉西在化學領域卓有建樹,菜發表過1200篇學術論文,他是唯一一位先後獲得美國國家科學獎章和美國國家技術獎章的科學家,並獲得首屆國際沃爾夫化學獎、美國化學界最高獎——普里斯特利獎等多項榮譽,1999年被《泰晤士報》評為“千年最有影響力的三十大人物”之一。傑拉西在退休後,致力於用文學形式幫助公眾瞭解科學界的“部落文化”,先後出版5部小說和3部劇本,贏得了國際性聲譽。

正文

第一部分 第1節 靈光乍現

這大概是有史以來第一次,一個將要贏得諾貝爾獎的想法寫在了一張洗衣單的背面。

“該死,”他咕噥了一句,用手緊緊按住撞得生疼的膝蓋。他蹣跚著往浴室走去,右手扶著牆,摸索著往前走。即使不具備神經生物學知識的人也知道,光會刺激視網膜,使人睡意全無。

要是在自己家裡,他對到盥洗室的路徑瞭如指掌:從右邊下床;用左腿把被褥推開,沿著床邊走四步;三步穿過過道,右手就可以碰到牆壁。然後往前直達盥洗室的門,用左手摸索著尋找洗臉盆,最後,右腳小心翼翼地憑感覺找到馬桶的底座。他蹲坐著如廁時,眼睛仍然閉著,黑暗中,他利用這段時間保留對醒來時分夢境的最後記憶。他聚精會神地回想被打斷的夢境,不願意開燈,以便回去繼續睡覺。

然而,今天晚上,他身處一個陌生的地方:劍橋市哈佛廣場對面的喜來登酒店。他的膝蓋真是撞得不輕,坐在馬桶上,他仍然在揉膝蓋。寂靜中,最後幾滴尿液的聲音顯得格外清晰。疼痛徹底喚醒了他。他開始想到講演。他突然一驚。天哪,他想,趕緊伸手去找電燈開關。就是它!我怎麼會把它給遺漏了呢?燈光刺得他的眼睛有好一會兒什麼也看不見,他伸手去拿掛在門背後的睡袍。

凌晨3點14分,伊西多爾…康託教授坐在小書桌旁,開始在書桌抽屜裡找到的唯一一張紙上匆匆地寫了起來。這大概是有史以來第一次,一個將要贏得諾貝爾獎的想法寫在了一張洗衣單的背面。

哈佛的演講

康託的假說確實充滿了大智慧。克勞斯在心裡構思了一篇適當的讚美詞。康託為他提供了一個機會,它們將作為克勞斯傳說中最負盛名的妙語之一載入哈佛的史冊。

克勞斯肉瘤既不像卡波西肉瘤那樣醜惡,也不像勞斯肉瘤那樣著名,它之所以引人注目,是因為其發明者哈佛大學的庫爾特…克勞斯仍然十分活躍。他的肉瘤早已成為典型的腫瘤之一,大多數醫治腫瘤的化療新藥品都要用來它作試驗。如果新的藥劑不能夠使克勞斯肉瘤縮小的話,那就十有八九不會再做進一步的試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