糾紛。後來,跟遊牧民族學習,徹底剝奪婦女財產權後,一切都恢復原樣了……
有前例在先,這案子的原告、被告知道趙興手腕強硬,一不小心觸怒他,他連人的房子也要賣了,徹底將人掃地出門。在這樣地情況下,趙興怎麼說,他們怎麼肯,一點異議都沒有地分割了財產。
兩件案子處理完,衙門的書吏們已從趙興的態度看到,這位新通判是很支援女子擁有財產權的,這無疑給他們指明瞭一條新路——財產案是最有油水的,過去的官員遇到這事,都喜歡息事寧人。而趙興處理的斬釘截鐵,這讓書吏們心裡開始轉起新念頭來。
不管趙興肯不肯,終於要處理那件超級大案:牛吃秧苗案。
趙興深深吸了口氣,下令:“傳原告徐老漢、傳犯罪人——我是說傳喚那頭牛,再傳被告寧老漢。”
第二部 優雅的貪官生涯
第2132章 純粹瞎折騰
宋刑統規定三不打:老不打、婦不打、夜不打。這意思是說:不對老年人動刑,不對婦女動刑,不在夜裡動刑……我們都知道宋朝時“萬惡”的,但如果現在仍執行這“三不打”,也許會減少很多萬惡。
本案原告被告都是老漢,屬於不能加刑的範疇,所以無論案子怎麼判決,都是頭痛。因為誰都打不得。
罰款吧,倆老漢倚老賣老堅決不交——誰敢治他們的罪?誰又能治他們的罪?尊老愛幼可是中華傳統之一,屬於孝道,誰敢冒天下之大不韙與倆個老頭為難?
正因為這種情況,秦觀閃了,留下這“牛啃秧苗案”讓趙興處理。
可把趙興愁死了!
宋代是個宗法社會,倆老漢背後各有一個大宗族,由於宗族之間搶水搶風水等等民間矛盾,倆族早已積累下無數仇怨。這次寧老漢故意放牛至徐老漢田裡,表面上是兩老漢打官司,背後是兩大宗族鬧矛盾。這兩老漢上公堂,公堂外兩族嚴重對立,就等判決結果好鬧將開來……
趙興在堂上問:“誰的牛?”
寧老漢答:“我的牛!”
趙興問:“誰犯的錯?”
寧老漢答:“牛犯的錯,不是我!”
趙興乾脆:“那好,把牛殺了!”寧老漢跳腳:“昏官,大宋刑律管得著牛嗎?”
趙興順勢答:“呀,你也知道管不著牛——想必你知道。大宋刑律管的是人。你是牛的主人!管得恰好是錯誤地主人,牛犯錯,無法擔責,很好,主人擔!現在本官判決:判寧老漢啃光趙老漢田裡的秧苗,而後賠償趙老漢當年田畝產出的所值。”
“狗官!”寧老漢罵道:“我家牛隻啃了他幾株秧苗,他徐老賊卻要我賠償整片田地的出產,你這狗官居然幫他,沒有天理!”
趙興答:“我是狗官,這我知道。你不用那麼大聲嚷嗎?牛入田中,其責在你,懲罰就是要依據補償受害原則。只要你看好自家的牛,哪有這種官司?”
堂外一片喧鬧。百姓齊呼:“狗官!”
趙興大怒:“治不了老漢我還治不了你們幾個年輕人——寧不知咱家綽號趙老虎,人稱惹不得,來人,拘押堂外鬧事者,治他們一個咆哮公堂,妨礙官家辦公之罪……什麼。沒有這條罪?先扣押!聚眾鬧事罪有吧?反抗衙役拘押,持械拘捕罪有吧!先按這個辦理!”
法曹毛滂有點為難。杭州的刑事武裝力量是15名步弓手,衙役三班弓四十五人……堂外兩族青壯加起來有300人。一般遇到這事。地方官員都喜歡息事寧人,但趙興堅持要辦,他有點害怕!
可他忘了,蘇軾是杭州軍政一把手,趙興曾擔任過密州團練籤判。趙興自密州退任後,尚有百八十號人趕來追隨,此外。趙興光家丁足足有三百。要說杭州誰是最大的惡霸,趙興說自己第二。沒人敢說第一。
知道寧徐兩族每年都要鬧些小事為難地方官,並順帶鬧得杭州治安狀況惡化後,趙興早早將家丁藏在衙內,現在他一聲招呼,毛滂還在猶豫間,堂外已經一片慘叫……
等聲音平定下來,趙興繼續判決:“寧老漢,我也不讓你吃虧。那片田產總共十畝,你把十畝的秧苗全部啃光,秧苗歸你,而後你十足賠償徐老漢,怎麼樣?”
寧老漢心神不定,徐老漢很不滿,跳起來責問:“狗官,他家的牛吃了我的秧苗,本該賠償我地,現在你讓他把秧苗都拿走,我怎麼辦——合轍我家秧苗白被他啃了。”
“我是狗官——這點你跟寧老漢的看法難得一致,本官就不跟你們計較了。聽著,牛歸你,寧老漢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