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85部分

群一賜樂業人並不會壞了自己的名聲,讓賬目混亂的。“

万俟詠在那得意的解釋,趙興向著單鍔說:“這恐怕是我們在揚州最大的活兒了,上面有蔡京壓著,今年我們幹不成別的,單先生今年且隨我四處檢視一下吧。”

單鍔一拍肚子:“無需檢視,我在附近轉了三十年,揚州每一條枝杈我都知道,前幾日我檢視了縣庫,揚州雖富,縣裡卻沒幾個錢,沒錢,啥事也幹不成,今年我們且小打小鬧一下,我知道幾條小河,稍稍疏浚一下,花不了幾百貫,不如我們今年先試試手。”

趙興嘆息的說:“揚州這片繁華的地方,僅僅只有十萬多戶,你說人都到哪去了,以我看,現在春耕尚未開始,不如我們上書朝廷,從山東一帶移民幾萬,單夫子挑一塊地方。我們讓百姓移囤,如何?”

單鍔高興的很:“如此。甚好。”

万俟詠聽說。連忙又建議:“不能從山東一地移民,我聽說秦鳳路戰火不斷,其地百姓流離失所,但那裡百姓經擅養馬。養牛,也需從那裡移民,大人可以把奏章寫的婉轉一點,令多路輸送。這樣才能儘快遷移足夠的流民。”

“三萬,三萬就夠了”,單鍔興奮的拍著膝蓋,多年積累。如今正可以大展宏圖,他興奮的語不成句:“揚州戶籍雖然只有十萬,但城中百姓務工的,經商地,不下五六十萬。如果移來與本地戶籍相當的人口,恐怕會引起宗族衝突。

万俟兄剛才地想法好,從各地移送來百姓。依託這條大運河。人少則轉運地快,大約三四個月三萬人就能到齊。等他們耕作完畢,收穫一季之後,明年投親靠友的都來了,我們只管拓地就行了。“

趙興繼續說:“春耕稍晚點也不怕,這幾年我在密州引種麻薯,這東西產量高,土地貧瘠也不怕,而且長的瘋快,兩三個月就有成熟的。只要百姓捱過了兩三個月,他們就能落地生根……”

万俟詠也很興奮,他原本以為做趙興地幕僚只是處理一些雜務,沒想到這一下子竟然要幹這麼大的事,這份奏章送到朝廷,今後別人問起誰經手的,他万俟詠豈不光彩了。

蔡京動作很快,沒兩天,他已經拿著一疊圖紙來找趙興,進到趙興這院子,他又幾乎忘了自己來的目地,只顧盯著院裡的僕人,眼珠轉個不停。

趙興連聲呼喚,總算把他的魂叫了回來,他看了看手中的圖冊,立刻注意力回到了正事上:“離人,你送我地那箱物件我可算好好研究了一番,先不說七級浮屠,說鏡子吧,你箱中有幾件玻璃鏡,照人千毫畢露,一點不變型,我遍閱古書,從古文中找出一百餘種古鏡式樣,此外,我亦琢磨出百餘種新樣,你瞧瞧,這是漢鏡款式,龍鳳鏡、銅雀鏡……這是晉代銅鏡模樣……;這是唐鏡……

此外,我還找了一些金石圖錄,翻出各個時代匈奴、突厥、柔然鮮卑古鏡模樣,做了刪改,別發籍樞,作出約五百種鏡樣,離人看看,這些鏡子怎麼樣?中意否?“

趙興翻了幾頁,仰天嘆了口氣。

要說這大宋誰能是第一產品設計師,非蔡京莫屬。趙興箱子裡只放了三張玻璃銀鏡,竟能觸發蔡京的靈感,兩天之內畫出三百多種古今銅鏡款式,每種款式都稍作改動,讓它既古樸,又頗有新意,簡直令人歎為觀止。

這還不止,蔡京不光做了鏡子款式的追溯,他對趙興箱中的其他雜物多有設計,比方說玻璃仿造的古玉器,古擺件,零零總總,兩天的時間,蔡京居然畫出了一千幅畫,這種創作速度,估計連範思哲來了也要搖頭嘆息。

趙興還不知道,蔡京當了丞相之後,開始慫恿宋徽宗開設官辦造假渠,專門仿造歷朝歷代古玉器,從蔡京之後,在中國製作假古董騙人,不再是一樁罪惡,而是一件文化雅事,據說現代有人統計過,蔡京一輩子夥同宋徽宗,製作了不下十萬件假冒產品,在整個地球來說,他都是古今中外造假第一人。

趙興張嘴結舌看了蔡京半天,蔡京並不覺得自己有什麼錯誤,相反,在這場造假籌劃中,他充分顯示了對古文化歷史的淵博知識,如今,他牛刀小試,自我感覺有一種平身所學終於能一展所長地快樂,面對趙興這個知音,他越看越順眼:“揚州碼頭上也有黃州程族地人來往,我聽說趙離人看了蘇學士的雪屋,突然迸發靈感,竟然想出了把字畫印到盤子上地妙招,哈哈,你我二人都是觸類旁通的人,可是我勝你多一點。

不過,我可以理解離人,因為你畢竟生在黃州,長在山野之中,蘇學士所學甚雜,但要說到對古今典籍的精通,大宋除我之外,不做二人也。這是什麼,這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