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82部分

無名,它原屬龍巖縣管轄,附近有七個寨子,都是三國時代,為躲避戰禍從河洛一帶遷居過來的百姓,他們說的語言古樸難懂,人都稱之為河洛語。”

趙興點頭:“這裡應該是漳平吧。我聽說河洛(河南)一帶是華夏文明的發源地,但後來,真正的華夏人已經在河洛不存在了,他們都在三國時代逃亡了南方,也就是晉史中記載的白衣渡江,是吧?那些人是真正地河南人,他們說的話是華夏先明最原始的語言,遺憾的是,現在依舊生活在河洛一帶的人卻聽不懂他們的語言,我知道他們當中有些事改姓冒充漢人的胡人。”

“河洛語”在現代不算是民族語言之一,現代稱它們為“客家話”之一,所謂“客家人”就是指為躲避戰禍,客居江南地純種華夏人。現代基因研究認為,他們體內地炎黃基因最為純正。但遺憾的是,在宋代,純正地炎黃語言已經沒人聽懂了。

趙興晃了晃腦袋,似乎要將什麼東西晃去,他又問福建使者:“這附近都有什麼地方?”

福建使者回答:“左近有青陽鐵場。”

趙興點頭:“這倒是一個養兵的好地方,位處千山之中,氣候適宜,附近還有一座鐵場,九龍水直通大海,若是築上幾個水壩,修建幾個鑄鐵場,有兵有槍,什麼也不怕。”

福建使者面色尷尬,他請廣東派兵來是保衛福州城的。只要福州城不被盜匪騷擾,福建轉運使才不會管別處盜匪重生。可趙興卻只想著哪裡可以藏兵。

嚥了幾口吐沫,福建使者強笑著說:“此地雖然地勢平坦,水源充足,但處於深山之中。交通不便,萬一外面有事,恐怕一時半時響應不及……”

趙興說的是事實,漳平這塊地方,隱居在此的河洛人躲過了隨後的金人大屠殺、蒙古人大屠殺、滿清人大屠殺,一直逍遙自在的生活到現代。在亂世中,此地不愧是生存的好地方,但它顯然不適合發展,因為群山之中的漳平與外界交流實在不方便。===而文明要想發展,在於交流,在於接受大量資訊。

正午時分,接受了河洛七寨人地款待,趙興滿頭霧水的走出寨子。一邊站在路邊看著士兵行軍。一邊詢問福建使者:“他們說的什麼話?你聽懂了嗎?”

福建使者搖著頭,回答:“趙大人,福建三里不同音,這地方的方言不下上千種,下官怎麼可能一一都清楚,不過,這群福建人肯定聽懂了我們的話,這就是了。”

停了一下。福建使者感慨地說:“都說大人治軍嚴,今日一見,果不其然。官軍行軍,徵發民役,從來無需付錢,只需要跟地方官說一聲,而後從徭役中扣除就行了。但大人計程車兵一路走來。卻要按價付款,而且支付的是廣東好錢……其實。大人是按照廣東的價格支付勞役的。大人不知道,廣東好錢在我福建價值較高,一枚換福建鐵錢五到七枚。而我福建地少人多,勞役價格低廉,大人原本無需付那麼多的。”

在宋代,福建人地名聲並不好,呂惠卿這個“福建子”及其同黨已經在士紳當中把福建人的名聲搞臭了,而宋代許多文人筆紀都記載了福建人喜歡鑽空子的習性。比如看到銅價貴、銅錢廉,許多福建人便將銅錢融化鑄成銅器,以此“獲五倍收益”。

趙興到了廣東後,也發現廣州每年有大批銅錢流向福建,而後沉澱下來不再流通,使得福建錢荒現象一直沒有解決。為此,趙興不得不加大了對福建的銅錢供應量,同時從海外調入大量銅幣,以平易銅價,這種現象直到他拿下雲南大理,才得以解決。宋朝廷擁有了採用新工業開採的大理銅礦,使廣東的銅錠流入量立刻增加了三倍有餘,此後,福建銅器的價格漸漸回落,開始迴歸理性價值。

福建本地也是一個造價錢非常猖獗的地區,不少宋人都在自己地筆記裡談到福建人將朝廷地錢重新融化後,摻入大量的鉛,另行鑄造偽幣,這種錢由於摻入大量的鉛,顏色發白,所以被稱為“白錢”。相較於“白錢”來說,廣東鑄造的銅幣由於含銅量高,鑄造精美,錢文清晰,所以一般一枚廣州錢能當五六枚福建“白錢”使用。而趙興剛才接受河洛七寨的款待,竟然用廣東錢在寨中購買食物和水,而且是按照“白錢”的價格付款的,想必他前腳出門,後腳已被寨中的人笑話為傻瓜。

可是,誰更傻?

趙興就是來收買人心地,他的目的是控制整個福建,如果錢能做到的事情,不用流血與流汗,他寧願對方開價再高點。

福建使者在那裡感慨,趙興嘴角浮著一絲笑容,淡淡的站在路邊,目睹著他的軍隊魚貫而行。

廣東軍隊一直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