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局沒有聘用一個洋人,全部是用的中國人。雖然徐建寅在山東建立山東機器局只有四年多時間,但縱觀其六十歲的生涯,創辦山東機器局應當是其一生成就的高峰。所以,周馥以山東機器局相招,立即打動了在漢陽的徐建寅,第二次來到濟南打理他曾付出巨大心血的山東機器局。
陳超並不知道徐建寅四年前被張之洞請到了湖北督辦全省營務,差點死在山東。其時恰逢庚子國難,列強禁止了無煙火藥對中國的出口,張之洞便請徐建寅幫助漢陽兵工廠研製無煙火藥,徐建寅以極大的熱情主持其事,但次年出了一次重大事故,火藥發生了爆炸,現場死了十幾個工人,當時在現場主導其事的徐建寅因為去廁所離開工房而逃過一大劫,但剛走到工房門口的他還是受了傷,後背嚴重灼傷,將息了數月方好。今年夏天,徐建寅應周馥之邀返回了山東,重新就任山東機器局總辦。
徐建寅今年整六十歲。三年前的那場事故似乎摧毀了他的健康,精力也變得差了。這幾年不在山東,只是聽說了魯南突然冒出了兩個以生產民用產品為主的實業集團,其產品銷到了武漢三鎮,來自山東的轎馬車和式樣新奇的女式服裝成為了風氣已開的武漢三鎮官紳的最愛。
服裝不甚關心,但魯南竟然能生產如此精美的轎馬車引起了徐建寅的興趣。出於本能,徐建寅開始關注魯南的實業,仔細瞭解,方知華源和中興的核心竟然不是那些討好富紳的新奇玩意兒,而是鋼鐵和煤炭。這可是重工業的基礎啊。兗州有煤,沂州有鐵他是知道的,但短短兩年魯南竟然修築了鐵道連線了大運河,竟然煉出了鋼,造出了火**,甚至製出了數種西藥!這就令徐建寅刮目相看了。於是他託張之洞收集有關魯南實業的所有資料,開始研究這兩個突然冒出來的實業集團,資料越多,他越吃驚。由於華源和中興的神奇出現,曾經引以為傲的山東機器局黯然失色了。兩個巨大的問號橫亙在徐建寅心頭,興建如此規模的實業集團,資金從哪兒來?它們與主持魯南軍事的盛勝軍右翼統領龍謙有何關聯?這一切似乎都是在威勝軍右翼進佔魯南才發生的啊。
庚子國難中與恩銘一同逃出京師的在漢陽兵工廠做事的張之洞的妻侄王崇烈常來探視徐建寅。解釋了他的部分疑惑,主要是龍謙的發跡。就是因為龍謙率領的山東勤王軍救駕有功,才屢獲升遷,其部被擴編為兵部直轄的威勝軍右翼。王崇烈曾見過龍謙,畢竟那次死裡逃生的慘痛經歷留給他太深的記憶了,父母均死於庚子國難,隨後他一直託庇於姑父,談起當初在京城西郊與龍謙的會面,宛如昨曰。王崇烈對徐建寅說,魯南實業一定與龍謙有著直接的關係無疑了,儘管我們只說了那麼幾句話,但我肯定,那是個不一般的人,絕對不是一個魯莽無知的武將。
龍謙是不是與一般的武將不同,徐建寅並不掛在心上。他再次回到山東,接管了他一手建立的山東機器局,去發現情況很不樂觀,機器局雖然已建立二十餘年,產品及規模卻沒有什麼發展,差不多依舊是他當初的規制。表面上看,限制了發展的原因主要因為資金短缺,實際上,後任的幾任總辦缺少魄力,另外,官府的支援也不夠。
機器局的一部分骨幹是他當初從金陵製造局帶來的,老上司重新主持機器局業務,這些人很高興,表示您老人家回來,機器局就有前途了。徐建寅不愛聽這個,而是向他們瞭解魯南兩大實業集團的發展奧秘。這是他最關心的事。
這些人說,魯南飛速發展,主要是省裡大力支援之故。據說主持魯南軍事的龍鎮守使與周撫臺交情莫逆,撫臺大人甚至將其子周學熙從山東大學堂總辦的位子上拿下來,將其送至魯南。如今週二公子已是華源實業的總裁了。咱們機器局在山東,可不比當初丁大人當撫臺的風光啦。
這就是說,機器局發展受限制主要是兩個原因,一是領導人無能,二是官府支援不夠。
官府缺銀子是事實。光緒登基那會兒,朝廷財政可比現在要寬裕的多。至少不需要每月向列強支付戰敗賠款嘛。甲午、庚子兩場戰爭,耗盡了國朝的元氣。特別是經過庚子國難,朝廷本來就捉襟見肘的財政更加困難了,有限的資金主要用於編練新軍了,地方興辦實業,只能得到朝廷政策上的支援,幾乎得不到實際的助力。便是如張之洞,也是自籌資金,支援他在漢陽的局面。
徐建寅認為,機器局要振興,必須得到山東省的大力支援。省裡不掏銀子,機器局就難辦了。於是徐建寅向周馥遞交了振興機器局的專門報告,列明瞭機器局的一攬子計劃,要求省裡每月撥付二十萬兩銀子用於購置裝置及招攬培訓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