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花路放》三天的時間票房就破了3億,這麼一個票房成績和餘小樹之前的幾部電影相比那肯定是比不了,這也是為何那麼多人說餘小樹這部電影撲街的原因所在。
可是真的票房撲街嗎?
三天的時間直接將近破了3億。
在這麼一個票房之下,餘小樹這麼一個撲街的上限是不是有點太高了??
網上對於《心花路放》的討論可謂是眾說紛紛,這些討論同樣可謂是一半一半,即有認為餘小樹墮落的,但同樣有認為餘小樹依舊維持著高水準的。
很多人在討論的時候說的倒也算有意思。
一方面,有人認為假如餘小樹這算撲街的話,那麼估計很多導演和編劇夢寐以求的都想要撲街了。
另外一方面,更多的人是以高要求高標準來看待這件事情的,這些人中不乏一些是餘小樹的的粉絲,他們覺得餘老師怎麼就如此墜落了呢??
在他們看來自己的餘老師應該有更高的追求一樣。
好吧。
怎麼講呢??
這些人屬於是他們幻想了一個餘小樹,然後當這個餘小樹不如他們幻想中的那個餘小樹時那麼就開始不滿了。
對於餘小樹來說,這些太正常了。
就跟一些流量藝人一樣,他們雖然是佔了粉絲所謂的便宜,可是很多時候這些流量藝人又會被粉絲給造成反噬,這一點太正常了,而且這幾年不僅僅是流量藝人,就是一些演技派的藝人也面臨這個情況。
粉絲管太寬了。
強勢的藝人會根本不在乎粉絲的看法,因為有些藝人明白最終還是要靠作品來說話的。
只要你有作品,那麼不管是你出軌的,不管你是插刀的,不管你曾經是不是拋妻棄子,甚至是逼人打胎等等,只要你有作品,只要懂得宣傳,那麼就能翻身。
只要不是官方封殺,那麼就不用在乎。
作品,始終是藝人的第一要素,當然,有些藝人並不需要靠作品,只需要靠炒作,靠在綜藝裡刷臉就可以了。
這就是內娛,也並不怪一些人說內娛已死了,畢竟現在的內娛就是不正常的,雖然喊著流量已死好多年了,不過大家可以想一下,現在的內娛真的僅僅只是流量藝人的事嗎??
不是的。
如今的內娛是整個體系都有問題,這個問題不死一死是解決不了的。
僅僅只憑藉著餘小樹這麼一個百芊傳媒是沒有用的。
喊了幾年所謂的影視寒冬了,可是對於餘小樹來說他覺得影視寒冬遠遠都沒有來,這樣的內娛應該死一批才行。
有道是不破不立。
餘小樹能做的就是一步一步的攢家底,他要在內娛死之後再把內娛給重新的塑造一下。
這不是一年兩年的事情。
餘小樹做不到隻手補天,他現在需要的是多手準備,電影,電視劇,綜藝,三條腿走路。
當然,除了這三條腿之外,餘小樹肯定還是要再做一些別的準備。
比如歌曲,比如文學。
ip需要慢慢的去鋪墊。
餘小樹等的起。
他還年輕。
他甚至想的是內娛趕緊死掉拉倒,他相信就以現在的情況來看,內娛一時半會兒是死不掉的,而且恐怕不僅僅不會死,相反還有可能會硬挺好久。
有些人肯定是可以在這個市場掙錢的。
一類人就像餘小樹這樣老老實實,勤勤懇懇做內容,然後靠著內容來獲得成功。
一類人就是流量經濟,直接就是割韭菜,這也是很多人來做的。
看看多少人喊著流量已死,但再看看目前網上的一些情況,你就可以知道了其實很多時候流量並沒有死,而且只要有這樣的粉絲,那麼流量就不會死。
這些粉絲總是喜歡做一件事,那就是想要控制人。
說白了,只要有這樣的粉絲在,有這樣的市在,那麼流量藝人就不可能死絕。
而且這幾年,一邊呢,大家喊著流量已死,但一邊卻是彷彿流量的土壤在逐漸壯大一般。
別的不說,就說控評這一塊來說,最開始只有流量藝人控評,可是現在呢??
一些戲骨,一些明明有演技的演員同樣開始控評了。
道理很簡單。
這就屬內卷,別的明星都動不動有著上千條的評論,數千條的轉發,而你的資料卻是垃圾的不行,只有幾百條轉發,幾百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