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基礎的影響。他們利用傳統的宗教理念規範宗族成員的行為,並在自己居住的勢力範圍內劃分出宗族共有的神樹林地、水源林地、風景林地、風水林地和肥源林地,剩餘的都分配給各戶,讓他們管理林地。各戶要負責林地的除草、防火等工作,林地裡的東西輕易不得采伐。若蓋房屋需採伐木材,必須經過長老的批准,才能上山砍伐。這種社會管理結構,也是普米族形成“山嶽生態文化”的原因。
普米族的“山嶽生態文化”使他們在與自然的長期共處中,找到了適合自己生存和發展的生活模式,實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普米族人在祭神山的經文中有這樣一段話:“我們用鋼刀來驅趕侵擾您的魔鬼,用生命來保護您,殺死人間萬惡之徒,以免除對您的傷害,保佑您青山常在、綠水長流……”這段樸實的話表達了他們與自然、天地之間的親和關係,也是他們“山嶽生態文化”的精髓所在。
二、普米人的三腳祭
怒江蘭坪縣通甸鑼鍋箐一帶的普米族人有一個獨特的習俗,那就是舉行三腳祭。居住在這一帶深山裡的普米族人家的堂屋都有一個火塘,其由於一年四季不熄火,被稱為萬年火塘。普米族人居住在高寒險峻山區,四季寒冷,長期使用火塘主要是用來驅寒。
在這個萬年火塘上,有一個用來做飯和煨茶用的鐵三腳。普米人認為這個鐵三腳是養活他們世世代代的神物,它和漢族人的灶神一樣,被這裡的人供奉著。普米族人做好吃的東西時,首先要祭奠鐵三腳。他們把好吃的東西夾一些放在鐵三腳上,家裡的主人還會圍著火塘進行膜拜,嘴裡念一些祝詞,其大意是:希望鐵三腳天天恩賜給自己好吃的東西,使自己月月吃上好飯,年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第十六章 普米族文化(2)
逢年過節時,祭三腳的儀式更加隆重。在沒有祭三腳前,老人、大人和小孩都不能吃在三腳上做出來的食品。祭祀時,要把做好的每一樣食物都挑出一些放在三腳架上,經過祭祀以後全家人才能吃飯。
三、普米族敬牛習俗
普米族民歌唱道:“家中火塘最親,打山獵狗最親,放牧頭羊最親,發家靠牛積銀聚金……”因此人們把牛看作是勤勞的象徵、幸福的寄託。當地還有一個民間傳說:很早以前,人間沒有五穀,是牛冒著被殺死的罪名從天上為人類盜來了種子。普米族人還認為牛生性忠厚、捨得吃苦、為人造福不計報酬,所以他們十分崇敬和愛護牛,並衍生出酬牛、獻新、嫁妝牛等很多敬牛的習俗。
普米族人把酬牛也*牧,每年的農曆三月三,村裡的人家就趕出自己家飼養的牛,用河水把它們洗得乾乾淨淨的。然後,把野花編成的花環掛在牛角上,並在牛身上披一件用花草編成的披風,在尾巴上系一個野花串系的纓墜。接著,人們把牛趕到一處水草茂盛的地方,讓它們自由地吃草或休息。傍晚,人們會以村為單位,把牛集合在一起,燒起篝火,用精飼料餵養,一整晚歌唱牛的功勞。
秋糧打收結束後,普米族人還要舉辦獻新。人們用新收的包穀、蕎子、燕麥混合在一起,蒸“三鮮”飯來餵牛。意思是說:人們收到的糧食是牛辛勤勞動的結果,在秋收後要讓它第一個嚐嚐新糧的味道。舉辦獻新儀式這天,各家還要備辦酒席宴請自己的親朋好友。而來家做客的人都會帶上舂好的糧食小餅,送給主人家的牛吃。嘗新儀式結束後,家人和客人才一起吃宴席,各家才可以吃新糧。
此外,每個有女孩的普米族家庭都要飼養嫁妝牛。當自家的姑娘舉辦“穿裙子”成年禮時,母親就給她一頭小奶牛,這也是提前贈送給姑娘的嫁妝,所以當地稱它為嫁妝牛。姑娘接受這頭牛之後,把它牽到河裡精心地衝洗乾淨,然後把牛尾毛編成十幾個小辮,並纏以紅綢,以此來象徵自己的年齡,還要在牛角上掛上鮮花和紅綢編成的花環。在以後的日子裡,姑娘外出勞動時都會把這頭牛帶在身邊。等牛產子有奶水後,便把牛奶和做出的酥油單獨存放並出售,所得的錢就是自己的私房錢。姑娘訂婚後,未婚夫到姑娘家裡做客,除了要給姑娘和岳母帶禮物外,還得給這頭牛帶一筐親手割的嫩草。姑娘在結婚前一月,要拿出自己積攢的私房錢買兩頭小奶牛,然後把其中的一頭作為報恩留給自己的父母,把另一頭作為孝敬公婆的禮物於結婚時帶到新郎家。姑娘出嫁時,嫁妝牛也隨其他嫁妝一起被帶到新郎家。
四、有趣的普米族婚俗
迎親的隊伍
普米族的婚俗十分有趣,有逮新娘和鎖媒人的風俗活動。普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