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7部分

疑惑間,只見十幾個和士兵一樣打扮卻腰掛短槍的軍官聚在一起,不時對著村子和南、北、西三個方向指指點點,完了又圍著地上的一張紙地圖商議起來,嚇得村民咳嗽都不敢大聲。

沒多久,一名長相和氣的年輕軍官大步走出曬坪,來到村口的祠堂前停下,向嚇得臉色發白的一群村民敬個軍禮,用地道的贛東話大聲問道:“本人是左路軍第五團參謀張東寧,請問哪位是村長?”

“老朽就是。”

站在最前頭的村長連忙上前作揖:“老總,之前被大軍徵用的祠堂和村中民房都還空著,只是糧食不多了,眼下正是青黃不接的時候,誰家都沒餘糧啊!”

張東寧愣了一下,很快咧開嘴笑道:“老叔,我們不需要鄉親們的糧食,也不會住進祠堂和任何一戶人家,我們自己帶著糧食,如果需要別的什麼,我們會出錢買,但今明兩天我們需要砍些竹子和樹木,估計還要炸掉南面兩裡河灣處的一些石頭建座木橋,還要在村口各方向搭建營房工事,這些東西我們就不給錢了,行嗎?”

村民們哪敢相信官兵這麼好說話,唯有年逾半百見多識廣的村長疑惑地問道:“這麼冷的天,不住村子裡,你們長官不生氣?”

呂魁元笑道:“我們吳長官讓我帶他向鄉親們問好,順便問一下鄉親們,誰家有臘味或者板栗、淮山和山薯什麼?有的話可以賣給我們,有多少要多少,鄉親們平時賣多少錢,我們就給多少錢,全用銀元銀毫,童叟無欺,絕不讓鄉親們吃虧,如果鄉親們不怪罪我們砍下一些樹木的話,我們願意拿出一百斤精鹽補償鄉親們,怎麼樣?”

“一百斤精鹽?”

“這、這這……”

祠堂門口響起一片吸氣聲,這年頭別說精鹽,就是粗鹽也被管制,深怕落到紅軍手裡,如今這位老總一開口就送出一百斤精鹽,如此天大的人情讓所有鄉親都覺得不可思議,呆呆望著和顏悅色的張東寧說不出話來,更不敢答應這優厚得難以相信的條件。

張東寧見狀,知道一時半會說不清楚,乾脆敬個禮告辭離去,返回曬坪向吳銘彙報。

吳銘只是點點頭,命令一營長尹滌中率部開往南面的一公里的河灣處,立即砍伐竹木沿山腳隱蔽處搭建營房,命令機炮連前往村子西口,命令工兵連前往村子西北路口,儘快擴建和加固兩處防禦工事,各連炊事班到位後立刻埋鍋做飯,挑選會說贛東話的官兵拿上錢,向村中鄉親購買臘味和山貨,能賣多少是多少,但絕不能強求。

部隊迅速集合,各部長官率領各自的營連快速離去,不到十分鐘,寬闊的曬坪上只剩下團部五十餘名官兵和特務連的一個排,官兵們開啟地上的一溜大包袱,在數百鄉親目瞪口呆的注視下,沿著祠堂外牆搭起一溜整齊的帳篷。

次日天沒亮,擔心一夜的鄉親們突然被幾聲嘹亮的軍號嚇著了,悠揚的號聲尚在群山中迴盪,陣陣急促而又整齊的腳步聲驟然響起,膽子大的村民包括一夜沒睡的村長在內,不約而同披上棉襖走出家門,尚未走到村子東口,就被陣陣歌聲嚇得停下腳步。

“革命軍人個個要牢記,三大紀律六項注意,第一一切行動聽指揮,步調一致才能打勝仗……”

“我們都是神槍手,每一顆子彈消滅一個敵人,我們都是飛毛腿,哪怕那山高水又深……”

“啊——當兵的人,有啥不一樣……”

此起彼伏的歌聲一浪高過一浪,豪邁的歌聲打破山村的寧靜,在群山中久久迴盪。

這從未見過的新奇事,徹底讓父老鄉親迷糊了,家家戶戶大門洞開,老老少少聚在一起,驚訝地詢問這是怎麼一回事?為何這一千新來的官兵與之前的所有軍隊都迥然不同?

隨著打探訊息的人不斷回來,令村民們驚愕的事情一件接一件傳播開來:

昨晚村西口的老周家壯著膽子賣給官兵四隻臘兔子,真換回了一個銀元加兩角銀毫;村東老五家媳婦賣出一大袋板栗,同樣拿到足額的銀錢,今早聽那個和氣的伙頭軍說,他們的團長高興之下親自煮來吃了。

另外,村西和西北口的兩道拒馬變成了六道,拒馬後側的山腳處,用沙包和大木桶壘砌的三高兩低五座工事,牢牢封死向西向北的通道;村子南面的河灣處,堆滿了新砍下的大木頭和碗口粗的毛竹,看樣子這隊官兵不但要在河灣處搭房子,還要架起座木橋通往東岸的白果寨,那裡同樣有百餘名官兵,同樣在兩山之間砌起了幾座沙包工事,封死了村南唯一一條通向縣城的道路……

議論紛紛的數百鄉親中,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