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6部分

自從昨天李元嬰離開長安,整個長安城好像安靜了不少,哪怕有些議論聲,那也是在討論李元嬰就藩的事。

房玄齡和長孫無忌心情不錯,李元嬰雖不幹什麼傷天害理、窮兇極惡的事,但他本身就是個不安定因素,隨時能弄出點新動靜來。現在,這個不安定因素終於離京了!

許多人都想相約喝一杯慶祝這樁大喜事。

房玄齡和長孫無忌在議事堂前相遇,對視一眼,都看到對方眼裡的疑惑:這不早不晚的,李二陛下怎麼突然宣他們過來?

兩個人的目光短暫接觸之後就分開了,都沒從對方那裡得到啟示,只能齊齊入內。

長孫無忌坐下往李二陛下手邊一看,心裡突然咯噔一跳。

他覺得這一幕有點熟悉!

上一次,李二陛下也把他叫過來,然後給他看了封信。

那封信看得他好幾天吃飯都不太香!

沒辦法,實在太噁心人了!

好在這次李二陛下先點了房玄齡的名:“玄齡啊,早上元嬰給我寫了封信,有個想法我覺得不錯,”他讓人把李元嬰的信拿給房玄齡,“你先看看信。”

長孫無忌笑呵呵地看向房玄齡,幸災樂禍地說道:“沒想到滕王殿下才剛離京就給陛下寫信了。”

房玄齡跟著誇了兩句,接過信展開一看,臉上的笑容慢慢消失了。

作者有話要說:

長孫無忌:幸好不是讓我看!

老房:笑容逐漸消失。jpg

小王爺:我說的都是大實話,你們幾個意思?(指指點點)

更新!

這是甜甜春在爬了兩座山!的間隙!寫出來的更新!

用爪機流量發的文!

如此艱辛!難道不值得……

166、第 166 章

房玄齡捏著鼻子往下看; 看完沒完沒了的馬屁; 才終於看到李二陛下所說的主意。

李元嬰大手一揮; 劃了一大片地當學田。李元嬰在信裡說,這學田是他仿著寺院福田設定的; 寺院之中往往設有悲養院; 用信眾獻來的土地當做福田供養鰥寡孤獨。因著這一重; 佛家慈悲之名廣為人知!

既然寺院做得; 書院當然也做得; 他還準備效彷彿家俗講,每日對百姓宣講些深入淺出經義故事; 以達到教化百姓的效果。

別的內容李元嬰平日裡或多或少都提過; 聽著不怎麼新鮮,但這個學田卻是李元嬰新想出來的。李元嬰見稱心他們跑去寺院學俗講,便思索起和尚們還有什麼可學之處; 怎地搞教化那麼難,佛寺卻能遍地開花?

這一琢磨,就讓李元嬰琢磨到學田上頭。

李元嬰想出了關鍵詞; 系統和王義方他們再提些建議讓他參考著完善; 到宋朝才盛行的學田制度就給他齊齊整整地整出來了!

宋朝; 那可是遍地讀書人的地方,讀書人最幸福的時代!所謂的學田不是讓學生去耕種,而是把它分撥到官學名下,交由佃戶耕作,佃戶交上來的租稅不必上交朝廷; 只供給官學所需!

土地就是人的根基,只要有學田在,頂死規矩來個專款專用,官學所需的經費既不必另外分撥,也不必擔心被挪作他用!長此以往,何愁文教不興?

不得不說,李元嬰這種舉一反三的能力還是很讓人羨慕的,至少房玄齡看完就覺得自己勉強可以忍受前半截和後半截內容的荼毒,只細細琢磨中間那一段。

想到長孫無忌笑呵呵的模樣,房玄齡覺得不能光自己一個人受難,也堆起笑把信遞給長孫無忌,讓長孫無忌也看看。

長孫無忌只能接過信,一讀開頭,還是熟悉的感覺,還是熟悉的肉麻。他懷著一言難盡的心情往下看,也和房玄齡一樣找到了重點。

長孫無忌抬頭與房玄齡對視一眼,開口道:“我覺得此事可行。”他知道李二陛下重視文治,做夢都想經營出一個文治武興的盛世。設定學田這種可以惠及後世子孫的建議,李二陛下肯定會採納!

李二陛下聽長孫無忌這麼說,又詢問房玄齡的主意。

提出想法很簡單,要把想法執行下去卻不容易,要是讓李元嬰去辦,李元嬰肯定二話不說辦了再說,絕對不會想太多。但是治理天下不是兒戲,在做出一個決定之前得考慮方方面面的影響。

李二陛下時不時會犯渾,自詡“我雖然是皇帝,但是經常包攬文臣武將乾的活”,可總的來說還是清醒的,行事原則之一就是“遇事多問問”。他與房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