勁十足地開工,力求儘快把這些紙張的造法摸索透。
李元嬰安排完造紙事宜,便聽人說王師即將凱旋,全城可以預備迎接了!王師自然是侯君集與薛萬均帶領的軍隊,他們兵不刃血拿下高昌,又走了幾個月,才帶著高昌新國主麴智盛跋涉千里回到長安。
李元嬰一聽,激動不已,不僅侯君集他們要回來,戴亭也要回來了啊!他的葡萄、美酒都要回來了!
李元嬰跑去和李二陛下打聽好侯君集等人抵京的日子,算著時間騎著小馬出城去接自己遠行的小夥伴。
李元嬰出城後先看到的是長長的軍隊,侯君集、薛萬均在前面領頭。
迎面看見李元嬰,侯君集和薛萬均都望向他。
不知道是不是錯覺,李元嬰總覺得他們看他的目光怪怪的,好像在說“怎麼會有你這麼無恥的人”。
李元嬰有點納悶,但還是得兒得兒地騎著馬過去和侯君集等人打招呼,問了句戴亭他們可隨軍回來了。
聽到戴亭二字,侯君集他們的臉色就更臭了。
薛萬均沒好氣地說:“在後頭,你看看就知道了。”
李元嬰興沖沖地騎著馬越過長長長長的隊伍,終於看見了綴在軍隊後面的戴亭一行人。
出發的時候,戴亭不過帶了百來人,可這會兒李元嬰定睛一看,隨行歸來的人竟有近千人,每個人還都帶著大包小包,甚至還有大車小車跟隨!李元嬰還看到了浩浩蕩蕩幾百頭馱著重物的駱駝。
李元嬰睜圓了眼。
帶回了這麼多人、這麼多東西啊!
戴亭原也騎著馬,遠遠見李元嬰過來了,立即示意隊伍停下,自己下馬恭迎李元嬰。比之出發之前,戴亭又老成了許多,臉上的面具上多了幾道清晰的劃痕,顯示著他們此行也並非一帆風順。
李元嬰興致勃勃地問戴亭:“你怎麼會帶回這麼多人?”
戴亭簡略地給李元嬰解釋了一番,簡單來說,情況和李元嬰預料的差不多,侯君集是個喜奢豪的,不費一兵一卒拿下高昌之後他興奮不已,認為自己立下了大功,入城後便大肆擄掠美人和財物。
戴亭是很挑的,他伺機與一些高昌豪強富戶亮明身份,這些人不想被侯君集搜刮乾淨便答應帶著家財與工匠伎人之類的投奔他們,由於戴亭眼光精準,一下子寶貝有了,葡萄有了,美酒有了,李元嬰要的書籍與人才也有了。他們這百來人拿下的東西,比如侯君集手下士卒的無差別搶掠收穫要豐厚多了!
簡單來說就是,全靠同行襯托。
有侯君集帶頭搶掠了一番,不想被禍害的高昌人都投奔了他們!戴亭帶去的準王府侍衛們也都尋機博得美人放心,成功抱得美人歸!
李元嬰聽完便明白侯君集他們為什麼會用那樣的眼神看他了。
不過他全然不在意這些。
他看向戴亭帶回的那群國破家亡、離鄉背井的高昌人。
他皇兄認為四海一家,不管是哪裡的人,只要願意到大唐來、願意為大唐效力那都算是大唐人!
李元嬰和戴亭嘀咕了兩句,跟戴亭現學了句高昌話,邁步上前友善地望向那群面帶惶然、略顯無助的高昌來客,學著他皇兄平日裡端出的姿態對他們說道:“歡迎你們到大唐來,大唐將會是你們未來的家園!”
作者有話要說:
小王爺:我撿的人才都超牛逼的!
二更完成!
今天依然是大過年堅持二更的一天!
難道不值得澆灌……(喂
62、第 62 章
李元嬰大話說出去了; 面對這麼多人卻不知該如何安置; 只能先著戴亭帶他們去葵園和附近幾個莊子稍作休整; 回頭再琢磨把他們安排到哪裡去好。
正好那邊的玉米花生向日葵都收完了,瞧著空蕩蕩的; 多少人都塞得下。
知曉王師凱旋、跑出來看熱鬧的人並不少; 本來他們覺得後邊綴著的這一隊是乖乖跟著回長安的高昌俘虜; 結果; 這些人居然在城外和大軍分開了; 改為轉向葵園放下,不由都有些發愣。隨後有不少人認出了李元嬰來; 暗自嘀咕:這位滕王難道也參與伐高昌了?
李元嬰瞧完熱鬧; 屁顛屁顛地回了宮,找李治他們商量如何安置這筆天降的橫財以及近千個高昌能工巧匠、舞姬歌者和飽學之士。兕子她們還小,還不懂人才的用處; 倒是李治從小被李元嬰洗腦教育,在這方面挺有自己的想法:“過了年我就十三了,要麼出去開府; 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