域在哪兒?不包括雲中,當然,即便不包括,遼國也無法索要回去了。這是指東北疆域,昌黎郡(遼國興平府,朝陽市),玄菟郡(瀋陽,遼國瀋州),遼東郡(遼陽,遼國東京),樂浪郡(平壤),帶方郡(朝鮮大同江南岸地區)。
道理是講出來了,然而曹利用說得磨稜兩可,前面又再次提了宋朝只想得到關內。
因此這給了遼國君臣希望,議和嘛,那是最好不過。
這個情形與史上北宋末期十分相似,金國一會戰一會和一會勒索,讓北宋君臣主意不定,甚至拿出五百萬黃金,五千萬兩白銀送給金國。那時一兩黃金上下浮動到三四十緡錢,一兩銀子上下浮動到三緡錢,也就是一下子勒索了三四億緡現錢!如果將這些錢獎賞兵士,鞏固城防,制辦武器,會產生什麼結果?
歷史上相似的例子太多了,如甲午戰爭後,清政府與倭國簽訂的馬關條約,賠償倭國兩億兩白銀。如果用這些白銀來備戰,又會產生什麼樣的良性效果?
不要說歷史,一個末落的王朝是看不到歷史的。
所以歷史到了這裡,又開了一個大大的玩笑。(未完待續。。)
第五百二十三章 第三十七計(下)
“晦叔,孝先,用晦,復古,坦夫,你們心去寫,勿要避諱,撰史就是給後人借鑑的,若是避諱,就失去了撰史的價值。”宋九柔聲說道。
王曙、王曾、張知白、李迪與呂夷簡五人陸續來到軍中。
然而趙恆沒有授其官職,正好朝廷意欲恢復燕雲教育,從京城運來許多書籍謄抄本,當然,幽州也有許多書籍也是朝廷所沒有的,兩者互補。
在宋九提議下,由五人帶著幽州的一些漢人文士撰寫歷朝興衰錄。
不寫上古,而是自秦朝開始寫,包括兩漢,三國,東西晉,十六國,南朝宋齊梁陳,北朝北魏,北周與東齊,以及隋唐,五代十國。
所擇寫的就是一興一衰,如秦二世胡亥與漢高祖劉邦,然後寫整個西漢如何休生養息,給了漢光武用兵的財富,漢光武又如何盲目的用兵,漢宣帝執政再度興盛漢朝時又留下那些弊端。
以議為主,記史為輔,就是找出每一朝代強大的原因所在,衰敗的原因所在。
甚至要求他們如實記錄趙匡胤如何取代柴榮成功的,那就是兵權在握,實際這也是趙匡胤杯酒釋兵權的真正原因,不是防範安史之亂與藩鎮割據,而是防範另一個趙匡胤崛起。
修史主要就是這五個文官,配合整理乃是幽州原來的遼國文臣與文人,這些人也是燕雲的精英,讓他們參與,能迅速將他們拉攏到宋朝集團中。至少能在輿論上替宋朝鼓吹,那麼一兩年後燕雲必然歸心了。
然後宋九、寇準與王欽若、畢士安等人時常抽空看稿子。提出自己的意見,也忠實地記錄到每一卷的卷後。做為卷後語。
這本書史實參考性比較差,但它的用意卻十分清晰,就是給每一個皇帝看的,給每一個上層士大夫看的,以史為鑑,參考它們,提出自己的建議,帶到治理國家中。
就連趙恆也時常參與進議論。
而且在宋九帶領下,許多意見十分中肯。例如趙匡胤更替後周,那是五代,不倚靠能打的武將是不行的。一個名將當抵十萬大軍。
到了宋朝大一統,宋朝在百姓心中威望高,成為天下的正朔,即便武將威信高,也無法象五代十國那樣,輕易取代更替國家了。
這個結論結果便會使武將地位能稍稍抬高。
不過五人前來北方,主要任務不是修史。而是將做為文官,治理北方各地,他們將會分別擔任幽州五個州府的首任文官,再讓一些武將留下做為兵馬部署。一文一武,幾年後,幽州道各處就可以安定了。至少大部分地區能正式歸朝廷治理。
因此又將他們帶到軍中,繼續在修史。
對軍旅陌生。是無法呆在東北的,特別是開始數年的東北。
幾人心中受寵若驚。這就是載培啊。
自己的前途可能象太陽一個光明……
別以為呆在軍中,以後就會有作為了,司馬光也在府州呆過一段時間,龐籍同樣親自教導他,然而龐籍無論怎麼保守,會不會做出將好不容易拿下來的重要砦堡重新無償還給西夏人的事?況且龐籍號稱小呂夷簡,也是堅定的改革派,不過是微調式的改革派,不能算是保守派,這才得罪了大傢伙,不久下臺。
然後國家讓文彥博、韓琦與歐陽修等人搞得烏煙瘴氣,逼迫宋神宗與王安石不得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