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58部分

著一隊輕騎從紫荊關下了殺來。正好趕到。他這支兵馬並不多,可要命的河對面還有數不清的宋騎。

耶律隆慶只好再逃,好在他手下全是騎兵,速度快,渡過拒馬河,來到岐溝關,才長鬆了一口氣。

這一戰遼軍損失了統帥鐵林相公,以及二十多員重將,被宋軍斬首近三萬人。耶律隆慶所率幾萬兵馬,能逃回去的還不足一半。

遼國一次次拒和,一次次的入侵,也使全國上下感到悲憤。因此諸將領將近三萬個首級也放在邊界處,築京觀,向遼國顯示武功。

但遂城之戰可能是一個開始。也可能是一次結束。因為蕭燕燕親自率領著更多的遼軍趕到了。這次沒有耶律斜軫進勸,蕭燕燕派了一支兵馬強行攻打紫荊關。結果……丟了一地死屍外,什麼也沒有撈到。

王顯聽從何承矩的建議。使用圍魏救趙的辦法,讓水軍搭乘刀魚船,自界河入海,順著海邊登陸平州,發起進攻,吸引遼國主力部隊回救。

蕭燕燕沒有置理,主力繞道最強的破虜軍,而是取道破虜軍西邊的滿城,然而這時王顯早就率領著更多的宋軍趕到唐河,兩軍遙遙相對。但這時連綿的雨天,極大影響了遼軍的戰鬥能力,再加上死了那麼多兵馬,士氣沮喪,宋軍有備,蕭燕燕想了許久,最後下令撤軍。

確認遼軍全部回去,王顯這才向趙恆獻捷。

而且他也主動承認失誤,如果遂城之戰時,他的主力部隊及時趕到,那麼戰果會更大,能讓耶律隆慶的兵馬全軍覆沒。

不過雖有失誤,這次指揮他也能稱上中規中矩,與貪生怕死的傅潛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

因此朝廷大度地給予了褒獎。

宋九在京城聽到後也十分大喜,不僅是勝利,還有將。

宋朝這時不缺少治國的文臣,太多太多了,比如李沆、呂蒙正,那怕就是張齊賢、王欽若、向敏中與寇準等人為相也能算得上稱職。但缺少將,將領多,可名將少。

秦翰出現了,管他是不是太監,那怕是一個女子如穆桂英那樣英勇,他也要強行建議趙恆用她。

除了遂城之戰中諸將,還有,如孫全照、楊瓊、王超、呼延贊、王漢忠、田敏、李重貴、耿全斌、高瓊、王杲等等,基本這些人都陸續成長起來了。

不管未來如何,手中必須得有能打的大將,否則還是會失敗。

然而趙恆卻憂心仲仲,又入侵了,某些方面似乎驗證了宋九的猜測。

因此他同意了宋九的另一個建議。

再設軍,但這個軍以後將會以各個指揮使名義打散了,分佈於各軍團中,那就是破騎軍。

騎兵相比於步兵,那不亞於坦克,但史上也有多次步兵破騎兵的戰例。不僅是後來的岳飛,以及劉裕的卻月陣,還有,如符堅手下大將呂光。

史稱他率七萬大軍平西域,又有一說法,說他有十萬大軍,不過這支軍隊中只有五千騎兵,這個騎兵構成比率還不及如今的宋朝。

呂光殺到龜茲,不管多少軍隊,估計那時他手中兵馬不到三分之二的兵力了,龜茲王向西域諸國求救,獪胡王派其弟吶龍、侯將馗率騎兵二十餘萬,另集中溫宿和尉頭等**隊共七十多萬人救援龜茲。呂光面對幾十倍的敵人,並且都是強大的西域騎兵,用勾鎖之法,於屈茨會戰。一戰而勝,於是三十六國皆降。

因此宋九構建了一個新的步軍軍團。

主要就是三人配合,一人操鉤槍、或者砍馬斧,砍馬刀,專攻騎兵的馬腿。

一人持一種新的槍種。但也不能完全算是槍,後面一個長杆子。前面有一個鐮刀狀物,專門鉤騎兵的腦袋。

還有一人。那就是短矛。

在中國古代矛還是普遍應用的,不過後來漸漸淪為輔助兵器,這與古羅馬軍隊不同。這是戰術更加先進的表現,以古羅馬那種笨拙的方陣,若是跑到宋朝來交戰,還不知道會怎麼死的。

雖然它漸漸被威力更大的弓弩代替,但還在用。如三國時的鐵柄短矛,近戰可以用之刺,稍遠可以用之投。宋朝也有一種鐵鉈。實際就是一種短矛。另外軍中還有一種標槍,要更長一點,它就是中矛。南方少數民族中還有一種梭槍,那就是長矛。

宋九以前就拾過一回。

之所以拾起短矛,原因就是弓弩雖然厲害,然而敵人騎兵一旦衝進來,短兵交接之下,敵人不可能給你拉弓放箭的時間,若是用兵器。一個在馬上,一個在馬下,立佔劣勢。因此這時候配置一些短矛,就會起到意想不到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