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仲淹西北解決財政時提議的進納出身,不好聽的說法就是買官!
但在宋九推動下,又產生一種新的途徑,又叫書院官吏。
這些年朝廷陸續用了好幾百名書院學子。一出來多擔任各部司與州縣重要的胥吏職位。
不過用他們時產生了多方顧慮,開始的這批學子受宋九影響太重,沒有趙普。趙匡胤也多少有些猶豫不決。趙普與趙匡義惡鬥,多少產生了一些影響。
然而這個群體是如此出色,特別是德操。後來宋九漸漸放手,德操一直沒有放。書院門口就是兩行大字。正大光明,精忠報國,雖差了一些,可學得更全面。朝廷不可能看不到。
書院規模在擴大,但每一年放出來的學子並不多,只有兩百餘人,就這兩百餘人朝廷只能用到一半。每一次畢業考後,各部司都拼命地搶人。甚至求情求到趙匡胤處。俺手中沒有人才,又要做這麼多事。皇上,給俺人吧。
因此趙普下臺後,宋九漸漸放手,於是朝廷陸續擇其一部分擔任各州縣副屬性官員。
嚴格說起來,他們還是出職官,也就是小吏升上去的官員,但與其他出職官還是有些不同,於是又有一個名稱,書院官,這中間就包括光化縣主薄全真復。
聽說同學來了,全真復匆匆忙忙地從後堂迎了出來,看著狼狽萬分的田嶠,驚訝地問:“安遠兄,為何從蘄州而來?”
“魁易,一言難盡哪。”
“快請進來。”全真復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