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力分兵過重。
實際與現在的河北政策差不多,就是以各大堡砦為首。周邊再建一些兵屯兵鋪,兵屯兵鋪不是防止遼軍大部入侵的。一是用來防範遼國斥候,二是防範遼國小部來宋境打草谷。三是互相警訊。
所駐兵屯的都是騎兵,一旦大部入侵,就近迅速撤到各大堡砦裡。
它有些消積,但不能說不起作用。
如武則天時突厥入侵,兵力達到深州,敢不敢象蕭燕燕那次南下,將兵力再往德州方向延伸?或者象史上蕭燕燕最後一次入侵,徑直攻到大名府,澶州城下。
後面這些堡砦只要沒有全部攻破,一旦深入過份了,這些堡砦便成為層層繩索,一道道捆綁起來,很可能突厥有去無回。相比於武則天時,宋朝優勢還是很明顯的,儘管他們現在遇到最強的遼國王朝君臣。首先是募兵制,不象唐朝府兵徵調那麼緩慢,而且武則天時府兵制度漸漸潰崩。
前線成了閒田,遼國想有所斬獲,必須要深入。
武則天將許多名將一一處死,手中二流將領王孝傑都快成了武則天的倚靠,若非薛仁貴僥倖還活著,武則天時外戰會更慘。然而宋朝現在雖然罕見能與薛仁貴媲美的名將,可能打的名將一一儲存下來,沒有加害,甚至在宋九重視下,一一提撥上位。
宋朝軍制存在著重大的缺陷,現在還有,不過宋九糾正了很多。
新的堡砦戰術,又將以前那種山寨范仲淹的堡砦戰術缺陷一一改進。
因此想將山後拿下也許很困難,但這種戰術,至少使這段分枝古長城以南地區重新真正的收回。
若是真想收回這一帶,遼國又無所謂。
難道還指望這裡與易州那邊有所收穫嗎?它們只能成為戰場,一會兒是你的,一會兒是我的。
可不是如此。
王承美繼續向豐州發起猛攻,尹憲與楊瓊繼續率軍撲向雲州,楊嗣繼續在猛攻朔州。
這僅是山後的,孫全照剛到京城不久,立即趕到登州,率水軍渡海,攻向遼東半島。李繼隆等將率軍又攻向易州。
一時間遼國都無從判斷宋朝的用意。
李繼隆與孫全照那兩支軍隊肯定是策應,主要還是在山後,去年遼國就在猜測宋朝有吞併山後的想法。這次議和不成,三軍悲憤,士氣可用,就連蕭燕燕都懷疑趙匡義所謂的請和難道也是計策?用以激勵士氣?真實的意圖去年宋九到太原,就想攻打山後了。然而她同樣想不明白,既然宋朝想佔領山後,為什麼搶修偏關與神武城?
兵來將擋,遼國也不害怕,早在議和不成後,遼國就做好了防禦準備,耶律斜軫率領五萬遼軍,徐徐趕向雲州,耶律休哥於幽州防備,蕭撻凜去遼東半島,防禦宋軍登陸。
不過宋朝那邊反對聲音也不小。
非是反對北伐。
真北伐打響了,許多大臣心中又後悔了,而且這次用兵與上次何其相似,又是分兵,又是遙遠的分兵,從西北到河東到河北再到大海上!
趙匡義看著李昉不悅地說道:“若此,難道朕就坐看燕雲幾十萬戶百姓永遠陷於敵虜?”
從郭威起,到柴榮,再到趙匡胤,趙匡義,越來越重視民生,儘管當中大部分是做戲的,但民生至少成為北宋的口號,包括司馬光打擊王安石,也用老百姓的幸福做文章。天知道他心中的民是什麼民。
然而李昉心中卻在想,燕雲儘管多是漢戶,可他們是你的民麼?
不過他好不容易上來,趙匡義不快活了,於是自覺地閉上嘴巴。可他運氣真的很好,趙普一上臺,災害連連,攤到他上位了,今年雖有蝗災,區域性性災害,影響不大,其他地區特別是東南風調雨順,糧價又急劇掉下。朝廷害怕糧賤傷農,只好動用一筆錢糶糧入儲。但到了這一步,趙匡義也發現一件事,真要北伐,還真的想不出什麼好策略!
除非宋九這種淺攻消耗戰術。
但這個也不容易,馬上山後宋九將迎來一個強敵,耶律斜軫,宋九得將這個關口渡過去,才能會有接下來的動作。否則風還是刮不起來。
趙匡義還擔心一件事,是人總有**的,宋九**幾乎達到滿足,要富有富,要貴有貴,這一點趙匡義從不懷疑。唯一的遺憾,便是他那個小妾在遼人手中。現在小妾回來了,馬上去河東團聚,宋九心中還有什麼不能滿足的?會不會因此失去動力,至少宋九才榨出來一小半,大半才華未榨出來呢。國家自趙普以後,也缺少重臣坐鎮,這更需要宋九。
想到這裡,他對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