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失誤之策,這條詔令本身卻是沒有多大錯誤,早在趙匡義下此詔之前,宋九在高梁河之役中,在涿州就這麼幹過。
宋朝此時人口還不多,遼國那邊同樣不多。
百姓就是力量。
此時潘美主力快接近飛狐關,前鋒都逼近蔚州,如果曹彬不大敗,可能理論上會讓潘田兩路兵馬殺入幽州境內。用不了多少天,可能二十天都用不了。
但實際是不可能的,他們手中兵馬並不多,若是曹彬不失誤,那麼遼國主力便會放在山後戰場了,耶律斜軫同樣是半神的所在!
然而計劃是必須要執行的。
蕭燕燕詔排亞率弘義宮兵及南北皮室郎君拽刺,與耶律善補、招討韓德威等四軍,馳援斜軫。
眨眼之間,耶律斜軫手中便擁有了十萬兵馬,因為山後大部拿下,趙匡義有些猶豫不定,田重進與潘美還沒有接到趙匡義的撤退詔書。
田進重感到不大好,若是耶律斜軫,兩部合在一起,還是能打一打的。然而幽州還有許多遼軍,於是果斷從蔚州向飛狐關撤退。但臨撤退前,讓賀令圖守禦蔚州東北七十里處的安定縣城,你小子不是說遼國孤兒寡母好欺負,那你來打吧。他自己帶著主力部隊卻大踏步地撤退了。
潘美這時候隔著數重山,還不知道,認為自己與田重進二人合兵,不會比遼軍弱上多少,想在蔚州與耶律斜軫較量一番。
耶律斜軫撲向安定,賀令圖瞬間被擊敗,逃向蔚州。耶律斜軫攻打蔚州,潘美一部先行到達,耶律斜軫派都監耶律題於險厄處設伏突襲。賀令圖見援兵至,強行突圍。耶律斜軫以輕騎擊其後背,兩軍皆敗,逃向飛狐關。
耶律斜軫隨後追趕,于飛狐關下斬殺多名宋軍,遼國戰報說是蔚州耶律斜軫擊斃了一萬人,于飛狐關又斬殺了兩萬人,不會有那麼多,但也不少,特別是隨軍的民夫,以及訓練少的民兵,大多數被耶律斜軫斬殺。
潘美再次率軍來救,然而田重進先行撤退,他力量有限,孤掌難鳴,再次在渾源小挫,不得不退回朔州。到這時,他才正式接到趙匡義的撤退命令。
至於未來的那名勇將,他在哪兒?
李繼隆正在頂替楊業的工作,在雲州安排百姓撤退。
飛狐關敗得如此之快,潘美來不及細想,便撤向朔州。但新的問題同樣來了,趙匡義下詔將百姓往河東撤,然而耶律斜軫此時殺紅了眼,指哪兒打哪兒,現在擺在潘美面前只有兩條路可走,第一條路那就是全面後退,那麼一來,什麼百姓也不想往回帶了,而且說不定殺紅了眼的耶律斜軫乘勢隨宋軍捲入雁門關,那個事情可嚴重了。
而且現在誰都搞不清楚遼國究竟派了多少兵馬過來。
若是河東失事,耶律休哥再南下河北,弄不好又成了後唐時的故事,讓遼國人入主中原。
還有一條路,在朔州與寰州頑強抵抗,打得久,遼軍銳氣下去,即便後退,也不敢進入河東,還能挪出時間,讓四州百姓從後方向河東繼續遷移。
潘美、楊業、王侁史上的命運再次降臨到潘美、李繼隆與王侁頭頂上。(未完待續。。)
第四百十七章 一地雞毛(下)
就在這時,李繼隆與耶律斜軫再次交手,李繼隆也被打敗。
不是耶律斜軫比李繼隆能打,主要士氣不同。遼國大捷之下,士氣高昂,宋軍岐溝關之敗傳到山後,士氣低落,而且耶律斜軫本身的軍事才華就不弱於李繼隆。
此消彼漲之下,李繼隆照樣會失敗。
李繼隆也無辦法了,只好退向朔州,與潘美大軍會合。
三人協商,在史上悲劇就在這時候發生了。實際依照潘美的意思,就是將百姓丟下不問了,沒有百姓拖累,能及時撤退,能騷擾,能防禦。其實就是可以輕裝逃跑吧。
但他說不出口,畢竟違反詔令,又有一些貪生怕死的嫌疑,因此希望楊業與劉文裕、王侁說出來。
可是楊業忽然說了一句,大軍可以退到朔州西南的石碣谷修整,這裡離宋朝邊境不遠,山深林密,緊靠著古長城。然後派人密告雲朔守將,等大軍離開代州,令雲州之眾先出,我師再攻向應州,契丹派悉兵來拒,即可令朔州吏民出城與雲州百姓一道直入石碣谷,我們再派強弩兵三千人列於谷口,以騎士援於中路,則三州之眾,可以成功撤回河東。
還是要救老百姓,還是要打。
本來王侁就很不高興他了,因此說了一句:“你不是素號無敵嗎,今天逗撓不進,難道有他志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