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莫陳利用的姓氏很古怪,姓侯莫陳,名利用,來自益州,太平興國初年來到京城謀生,一度淪落到街頭賣假藥的地步,因為會一手好幻術,被愛好神仙的陳從信重視,向趙匡義推薦,由是開始上位。
看官職這幾人並不重,但仔細分析,實際這幾人皆是趙匡義的親信,他們說的話的某種意義上代表著就是趙匡義的意旨。
宋九喃喃道:“難道雍熙北伐這就要開始了……”(未完待續。。)
第三百九十九章 未卜
但不是所有人都贊成北伐的。
李至便委婉地說道:“幽陵,戎之右臂,王師往擊,彼必來拒抗。攻城之人不下數萬,兵多費廣,勢須廣備軍糧,一日軍用,當為百日準計,未知邊糧可充足乎?”
宋九答道:“前線這些年多屯田,保軍士所用外,朝廷數年來又從河東河北就近將稅糧調向邊塞,邊糧略有盈餘。但用來北伐,邊糧遠遠不足。並且有的將士貪墨,或者有的將士用糧來釀酒,虧空若是多,欠缺會更重。”
李至點頭,這就是宋九擔任樞密使的好處,若是讓石顯回答,恐怕就答不出來。
他又說道:“還有幽州之旁,坦無陵阜,離山很遠,取石困難。金湯之堅,非石莫碎,可發機縋石,從哪裡取石頭?這是臣擔心的三個所在。”
但他看到趙匡義心意已決,並且不顧張齊賢在西北事務並沒有安定下來,就將張齊賢等大將大臣調回京城,張齊賢又返回西府,其他大將聽候安排,知道事情不可改更,因此又說道:“若陛下堅決北伐,臣以為京師是天下根本,願陛下不離輦轂,恭守宗廟,示敵人以閒暇,慰億兆之瞻仰,此上策也。大名,河朔之咽,或暫駐鑾輅,揚言自將,以張兵勢,壯軍威者,此中策也。若是遠提師旅,親抵邊陲,北有戎援之虞,南有中原之慮,則曳裾之懇切,斷鞅之狂愚,臣雖不肖,恥在昔賢之後。”
也就是你別瞎整了。再象上次那樣御駕親征,我就要拽你的袍子。拉著你的戰馬,強行阻止你。
趙匡義老臉一紅。
上次在高梁河他表現太不光彩了。
但他可能軍事能力確實很差。可不是一個固執的皇帝,所以以後才給了小寇表演的機會。
因此說道:“朕這次就在京城遙控指揮。”
“陛下英明,”李至退下。
不但他,許多大臣在高梁河失敗後,常想,若無趙匡義親自指揮,耶律休哥就不能逼得趙匡義逃跑,那麼那次北伐會不會成功?
趙匡義不去了,大約就沒有關係了。
本來宋九不想說的。這次終於忍不住說出來,道:“陛下,諸位,上次高梁河小挫,有人認為是陛下做得不好,我認為非也。那次失敗乃是將士疲憊,又忽視了耶律斜軫這支生力軍之故。若無陛下親自上陣指揮,以耶律休哥之眼界,也能找出其他的漏洞。到時候兩軍相持,山後還有數萬遼軍在趕來,還是拿不下幽雲,說不定會敗得更慘。不過陛下是國家之根本所在。夫子說君子不立危牆之下,陛下最好不要再去前線冒險了。”
不要以為趙匡義這次不瞎指揮,就能大勝。
“卿之何意?”
“臣的想法……”宋九困惑了。
他這些年做了很多。包括軍事改革,增加國家收入。用兵西北,甚至在遼東呆了兩年多。為的不是今天嗎?
相比於史上,宋九相信遼國國力應當弱了一點,宋朝國力應當更強一點,就包括將士的戰鬥力,也會更強一點。
然而國家富了,國力強了,武器先進了,就一定會打勝仗嗎?
況且遼國那兩個妖人。
沉默良久,宋九說道:“臣說幾件事,第一個就是遼國皇后,她與其他兩人有何關係,臣真沒有注意,不過據前方情報,臣知道得更多,甚至為了立威,遼國皇族涿州刺史耶律虎古頂撞了韓德讓幾句,韓德讓在遼國王庭的大殿上,搶過衛士手中的兵器鐵骨朵,活活將耶律虎古打死。但遼國乃是戎人,民風開放,這根本不算什麼。相反的,在韓德讓主持下,蕭太后發起數起改革,若無我朝種種佈置,遼國越來越昇平,別的不說,就說幽雲,除邊境百姓外,餘下百姓這幾年生活皆得到大幅度改善,這兩人皆不可小視。請大家切記,韓德讓,遼國蕭何也!”
大家一起沉默了。
因為這一句話宋九在第一次北伐之前,同樣也說過。
可沒有幾人當真,結果在韓德讓的堅守下,宋軍始終拿不下幽州城。
“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