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拘魂,還能呆在京城麼?
趙匡義只好同意,並問了一句:“國家事可以託負於何人?”
“宋九,呂端,呂蒙正,張齊賢,寇準等皆是未來國家棟梁之材。僅是寇準年齡偏輕,還需磨礪數年,方可重用,至於其他數人,陛下儘管可以託負兩府要事。”
“卿與宋卿英雄所見略同。”
“他也看好這幾人?”
趙匡義點頭。
趙普有些發苦,半天后才說道:“那老臣可以放心離開京城了,有此數子,國家必然更加興盛。”
趙匡義下詔,以趙普為中書令西京留守河南尹,讓他去洛陽。
趙普離開了,趙匡義又找到宋九,國家遭此大災,必須要能人主持東府事務,想讓宋九接手。宋九果然拒絕:“陛下,東府有呂蒙正即可。”
“朕擔心呂蒙正資歷淺了,擔負不了這個重任。”
“陛下,諸葛亮乃是千古名相,然而他同樣有很多錯誤,最大的錯誤就是凡事親手操勞,結果導致蜀國人才得不到磨礪,他一死,國家亂象叢生,不久為魏國所滅。陛下既然敢一手提撥數人進入兩府操磨,為何不敢用之?況且災害無定數,有災年必有豐年,有豐年必有災年。遼寇卻是時時刻刻威脅著邊境安全,西府之職也不可忽視。”
趙匡義沒有辦法了,況且還有那個讓他心動的計劃一直未發動。
於是兩府人選沒有再變動。
宋九在家中暗暗與潘憐兒擊掌歡慶。
這一回趙普下去與上次下去可是兩樣了,說不定那天在趙廷美鬼魂折磨下,就要見閻羅王去分辨是非黑白了,那麼朝中再無那一個大臣能威脅到宋九。
這樣想也不錯,首先西府,王顯,張齊賢,張宏,還有一個宣徽北院使兼同籤樞密院事的張遜,東府依然是呂蒙正,王沔與辛仲甫。王顯與張遜是沾了趙匡義的關係上位的,才能並不突出。辛仲甫雖在地方立了赫赫政績,但來到京城時間並不長。至於呂蒙正、張齊賢與張宏、王沔,都是趙匡義朝的新科進士,論資歷宋九就將他們甩了十萬八千里。況且這幾人大多數與宋九關係不惡。再加上一個監督宰執群臣的御史中丞王化基。
誰來威脅宋九?
就在這種情況下,宋九參加朝會。
他與呂蒙正一在東一在西站班,不過東面的肯定更貴一點兒。
分別站在首位,然而呂蒙正看了看宋九,多少覺得有些渾身不自在。
嚴格意義上來說,宋九站班是站在第二位的,儘管他是西邊官員的第一位。
宋九開始未注意,看到呂蒙正神情,也不由地掃了一眼身後,忽然產生一種錯覺,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那怕他只在西邊第一位,現在這種感覺,就是高處不勝寒!
趙匡義還未出來,宋九低聲對王顯說道:“王公,我在西府時間是不是呆得太長了啊。”
王顯要流淚了,你神馬意思啊,論時間長是俺啊。(未完待續。。)
第四百四十六章 野望(上)
宋九不是想要王顯下去,王顯在西府是不管事的主,宋九卻喜歡,無他故,有王顯在,無疑自己前面就有一棵大樹擋住,特別是眼下,不然自己做為兩府唯一的元勳老臣,會格外顯眼,儘管自己不老。
只好等今年稍稍恢復一點吧,自己就可以代替岳父前去河東呆上兩三年,然後回來就沒有那麼顯眼了。
上上下下才是宋朝官場上的真諦,一是讓皇上放心,二是讓官員不眼紅,認為自己知道進退,這樣才會不會弄得群起夾攻,最後灰頭灰臉的下去。
因此開始準備發動計劃。
這個計劃得需要折御卿來支援,原先宋九提議讓王承美也來支援的,可是因為沒有李繼遷崛起了,豐州王家力量很大,讓趙匡義否決,宋九也就沒有再堅持。
那一天,趙匡義親自來到西府,所有胥吏退下,只有幾位宰執,以及幾位高階“參謀”,餘下的只有一個折御勳。
其實無論折家與王家,對宋朝是比較忠心的,那怕沒有西夏。這是地理的因素,北面就是契丹,不倚仗宋朝,他們能讓契丹隨時吞得骨頭都不剩。
朝廷對他們也算還可以,雖趙匡義有些想法,但表面上給予了他們許多自治權,治兵權。
宋九將這個計劃說出。
幾個宰相與參謀大驚失色,連折御勳同樣目瞪口呆。
曹彬道:“誰可以擔當。”
“荊嗣!”宋九道。當然,不會僅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