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啊,不用抽。只要詔書一下,馬上整個北方就騷動不安了,因此帶著群臣勸說,河東河北百姓常年生活在遼國鐵騎陰影下,他們習戰鬥,很勇敢。可是河南百姓呢?他們未經訓練,未經戰鬥,哪裡會打什麼仗?只要詔書一下,馬上為了逃避兵役。隱於山林,相聚為盜,朝廷不但徵不到丁壯,還要派兵剷除。那麼河北閭閻既困於戎馬,河南生聚復擾於萑蒲,矧當土膏之興,更妨農作之務。
治河不行,卻上詔封禪獻媚的趙孚也上書,古者兵交。飛矢在上,走驛在下。這是什麼意思呢,戰爭不是為戰而戰的,而是為和平而戰的。咱們在上面打,下面卻繼續派使相相互議和。因為咱敢打,所以利於議和。不會被對方逼迫著提出一些過份崛起的條件。
關健就是宋朝提出議和,蕭燕燕會不會答應。除非宋朝獻出關南十縣之地。那麼不如讓遼國派駐五萬精兵駐紮在東水門外了。
不然就是提出宋真宗那樣的條件,不是在城下。可能母子生命不保,蕭燕燕都未必答應。
因此趙孚說得不知所云,沒有說服力。反正說了一大堆似是非是的廢話,於是不起作用。
還有人說,朝中有人說王師小敗,蕃兵正驕,這時候議和,是代表我們害怕他。但實際它是樊噲空言,匈奴好打啊,樊大將軍你有沒有打敗他們?因此要內修備戰,外許歡盟,最好有一些聘書,禮幣……實際就是宋朝給遼國一些好處吧,如和親,如獻幣,那麼遼國得到這些好處,還會入侵嗎?
趙匡義氣一點氣噴血了,還和親呢,朕把你們女兒嫁給遼人去。
倒是準皇太子元僖(又改了名字)說得比較理智。
春天來了,正是播種時季,這時候將百姓抽為義卒,百姓心中會不會服氣,會不會安心?況且他們未經訓練,能不能派上用場。就是訓練能上戰場了,所費甚廣,國家經濟能否吃得消?況且敵人出塞,邊境安定了。即便他們再入侵,也要到秋後了,不如於將相之內,先有材謀之人,付之兵權,給予一些權利,精擇銳旅,分守邊城,優恤其妻兒老小,激發其勇力。將有謀兵激勵,還會害怕敵人嗎。
然後說了一大堆,幾乎每一條都言之有物,因為元僖也沒有勸住趙匡義,李昉情急之下,將這些情況一起通知了宋九,希望宋九勸服趙匡義。
畢竟他人在前線,又擊退了遼國人,說話更有說服力。
其他人所說的宋九未注意,但注意到了這個元僖的發言。
當時宋九第一個懷疑是元僖背後有高人指點。
當然也有可能這個元僖是“天縱其才”。
第二個懷疑便是這個元僖想上位了。
趙匡義做開封府尹時也參與朝政,但他不同,他不是皇太子,不管怎麼說,嫌疑不大,甚至趙匡胤要讓他說。
然後在心中嘆惜,小子,你太急了。
實際為了上位這兩字,很多人苦逼。趙普在下面急啊,皇上,俺遞了梯子給你下,你還不召俺進京啊?
李昉心想,俺雖呆在上面,但呆的時間很短啊,後面有宋九,有趙普,個個如狼似虎啊,該怎麼應付?
還有,趙孚,田錫,胡旦他們同樣也著急啊,俺不要首相,那怕混一個副相也好啊,該怎麼辦?
實際最後真正上位的人,正陪著宋九的小姨子在家中享清福。
又最後上位的人,正在張耆家中翻看一本本書籍,或者對著紗窗幽嘆,有了新人忘了舊人,怎麼不來看奴家啊?
趙匡義悲憤道:“宋卿,朕不是不知道,可一想到河北幾十萬百姓,朕痛心疾首啊。”
宋九終於知道了。
趙匡義這回想北伐,還真是假的。
不是北伐,河北這攤子事鬧大了,就是趙匡義本人都有用人失誤的地方。
若不表示表示,如何向天下人交待,最少不能向河北百姓交待。
可能元僖最好發話時趙匡義就好收了,但自己在往回趕,所以還繼續裝作堅持北伐,反正宋九回來了,也會繼續給他臺階下。
敢情自己風風火火,不顧自己身上不舒服,匆匆趕回京城,是自作多情了。(未完待續。。)
第四百二十六章 上位(中)
但宋九不敢揭破,道:“陛下,傷敵一萬,自損七千。河北百姓雖然遭到遼寇塗炭,然而陛下,河北百姓是陛下子民,河南河東百姓也是陛下子民。況且戰至今天,國庫吃緊,稅務增重,百姓怨憤。但相信遼國那邊同樣不好受。唯今之計,我朝抓緊休生養息,比拼恢復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