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的學員軍官為骨幹,組建了教導二團。教導二團分配在革命粵軍第三師番號之下,暫時由師部直轄。這樣一來第三師的編制與第一師相差無幾,只缺一個炮兵團。
教導二團剛剛開赴韶關與第三師匯合,廣州都督府就在同一天收到了三個訊息。
一個好訊息,兩個壞訊息。好訊息是王長齡和朱執信抵達重慶,成功說服熊克武為代表的九人團川軍勢力起兵討袁。壞訊息是湖南和江西雙雙告急,曹錕沉寂了兩個月之久,終於在北京政府親自勒令的壓力之下,開始出兵進攻衡陽;李烈絕和林虎在江西節節敗退,十月二日丟了南昌,討袁軍分別退往宜春和鷹潭。
熊克武起兵討袁的主要原因並非是因為王長齡和朱執信的誰說,早在孫中山、陳其美還在上海活動,粵桂戰爭還沒正式打響之前,川軍內部早就沸騰不已。川軍士兵受革命思想影響濃厚,加上蜀地成都和重慶兩地政權合併之後,川軍北伐的慾望愈發強烈。庚戌革命時,川軍已經出兵到湖北,只可惜沒過多久南北議和,北伐軍只好又返回四川。
王長齡和朱執信抵達重慶,主要是帶來了粵桂戰爭的結果和楊希閔、劉震寰起兵的訊息,這個訊息就像是催化劑,讓原本猶豫不決的熊克武,被迫選擇起兵討袁。熊克武早年跟黃興、孫中山活動密切,所以從陣營和道義上都要支援二次革命。可是他內心深知現在討袁的困難,一旦宣佈響應革命,那是一條不歸路。
不過最終在九人團內部和部下的呼聲之下,熊克武只能硬著頭皮行動,也算是保全了自己革命者的名聲。
第293章,不敗為上
湖南衡陽的戰事還沒有正式打響,曹錕的先頭部隊剛剛離開長沙。可是衡陽的情況不容樂觀,大敵壓境之下的恐慌和壓力影響著不少人的情緒。焦達峰是一個熱血赤誠的革命主義者,他不在乎個人利益和安危,明知北洋軍其鋒難當,可一定堅持要打這一仗。
九月初江西的情況已經很不好了,李烈鈞的革命軍被李純的部隊死死纏在江邊,正面讓北洋軍打得極其慘烈,側面又讓九江艦隊轟炸的體無完膚。李烈鈞好幾次準備放棄作戰,第一次是在九月中旬,碰巧那個時候兩廣形勢大好,支撐著他堅持了下來;第二次是十月初,可這天有聽聞四川熊克武通電宣佈討袁,大局形勢似乎有所扭轉,因此再次苦撐了下來。
李烈鈞的主力部隊在南昌一役元氣大傷,不得不進行了壯士斷腕似的突圍撤退。好不容易撤到宜春,兵力幾乎折損了一半,同時還跟東邊的林虎失去了聯絡。
事實上林虎也不好過,雖然沒有海軍的炮擊,可省內各界的勢力儼然放棄了討袁支援,後勤缺乏保障。他一路為了儲存實力,幾乎不敢與北洋軍正面交鋒,除了一開始在都昌打了一場硬仗之後,接下來的幾場戰火都是零星的摩擦戰。
這三個訊息讓吳紹霆終於參悟了一件重要的情報,難怪湖南在粵桂戰爭結束之後都還沒有動靜,粵軍雖然擺平了廣西,可是湖南、江西和福建三省同樣是一個新的包圍圈。他一直沒有把江西考慮周全,思維定式的認為李純是未來的江西王,不會南下侵擾廣東,畢竟安排進攻廣東的任務是曹錕負責,沒必要趟這個渾水。
“粵桂戰爭打的實在太好了。”
在都督府緊急召開的參謀會議上,吳紹霆苦笑著說道。
會場上的所有人聽到這句話,不禁疑惑不已,粵桂戰爭能稱得上“打的實在太好了”嗎?戰損報告兩天前剛剛統計出來,第一師陣亡士兵一千零五十八人、各級軍官二十九人,負傷官兵的人數合計起來幾乎有三個營的編制,其中五百五十人傷重不能復員,只能遣散。哪怕一戰下來得了梧州這個重鎮,可成績也算不上“實在太好了”!
吳紹霆沒有去看參謀官們的臉色,他長長的嘆了一口氣,接著又喃喃自語的說道:“這一仗打得太到位了,粵桂兩敗俱傷,而且讓我們出盡了風頭,北洋軍豈能不把矛頭指過來。這就是槍打出頭鳥呀!”
大家聽到這裡,漸漸明白了吳都督的意思,原來吳都督先前說的是反話,所謂“打的實在太好了”是站在北洋軍的角度上來說。
一個參謀官分析了一下未來的局勢走向:“都督,目前看來北洋軍是要雙管齊下了。我們還不清楚衡陽和宜春到底能堅持到什麼程度,但不管怎麼說,北洋軍既然下定了決心,衡量和宜春肯定守不住。曹錕在湖南的人馬有五千人了,就算要顧慮四川方面,至少也能派出一個標的兵力進攻廣東。李純現在主要依靠著九江艦隊,兵力雖不多,可保不齊他收編了江西軍隊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