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78部分

還是都尉主政。而就算這都尉也換了好幾個了。

現在到了晚上,蒼墟城人人大門緊閉,聽見慘叫聲也不敢出去。

這種情況簡直匪夷所思,在大漢皇朝各個邊陲,也算是獨一無二。小小的蒼墟城甚至一度擺到了皇帝陛下的面前。

始終沒能找到合適的人選,解決問題。

而在西部太上洲,蒼墟城幾乎代表了各個城池面臨的典型困境。這並不只是邊患問題,折射出來的更是朝廷的政策問題。

在對待蠻族的問題上,朝廷始終猶豫不決。戰也不是,和也不是。而每次問責,蠻族九部也是互相推諉。

以致於整個西部邊陲,面對這種困難居然沒有什麼太好的辦法。只有被動的防守。只是城池太大,蠻族又有飛禽飛獸,又是趁著晚上襲擊。

被動防守的效果可想而知。

“欲定**。先定蠻族。欲定蠻族,先定蒼墟”,這並不只是說說而已,而是楊紀深思熟慮的結果。

“一葉落而知秋意”,蒼墟城的問題並不只是一座城池而已。他牽涉到的方面太多太多。

是和整個朝廷的大政策聯絡在一起的。

楊紀筆下不停,腦海中浮現出生平所讀的種種經典。以及《武經》、《武略》,所有種種融會貫通,全部聯絡在一起。

在楊紀看來,朝廷的政策不論是戰是和,其實都有問題。包括王泰的《武略》,雖然他極力陳述蠻族的危害,也主張全力進攻剿滅蠻族。

但是武將終歸是武將,單純的統領千軍,戰場殺伐還可以。但是涉及到具體的政策。這就不止是戰爭那麼簡單了。

在楊紀看來,對邊荒的策略,除了兵強馬壯,除了強勢的進攻,還包括戰後的經營跟進。

這實際上就涉及到了戰後的農業、後勤,城池建築合理佈局,先期警戒、佈防……,凡此種種。這絕不僅僅只是一場兩軍對壘的戰場而已。

戰爭的勝負故然重要,但是戰果的鞏固更加重要!

王泰只側重進攻。進攻進攻再進攻!越兇猛越好,卻從沒有想過戰果的鞏固問題。在楊紀看來,這就是他的失敗之處。

要想鞏固勝利的果實,僅僅靠朝廷,靠軍隊那是遠遠不夠的。

“然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道,天時、地利、人和,不可不察。愚下以為,蠻族邊境,所懼者無非叢林而已。欲平蠻族。必除叢林。而欲除叢林——”

楊紀筆鋒頓了頓,寫先下了最重要的幾個字:

“必先——‘屯田’。”

這兩個字一落,考場上方,空氣轟鳴,一股紊亂的氣流席捲當場。

“聿聿聿!——”

冥冥之中,似有戰馬嘶鳴,又似有擂鼓喧天,鎧甲相振。一股沙場濃烈的煞氣,伴隨著席捲血腥味道,席捲當場。

“嗡!”

天字號房中,白頭山七師兄本來突然心神一亂,被這股鋪天蓋地的煞氣弄得心神不寧,連文章都寫不下去。

“是那小子!他一個宗派弟子怎麼可能做出這樣文章來?”

白頭山七師兄驚心不已。

武略的文章做的好,或者如金鐵銳鳴,或者如白虎長嘯。很少有像楊紀這樣,字裡行間居然透出千軍萬馬的慘烈氣息。

這是匹夫與千軍的區別。

放眼天下,也只有朝廷的那些軍神在年輕的時候才會做出來。對於這些軍神,朝廷的評語只有一行字:

“目中涵有日月,胸中藏有乾坤”!

這可是極高的評價!

這些人物後來也無一不是手握重器,做到了主宰朝廷國策的地步。

但是琅琊郡只是一個小小邊陲,白頭山七師兄很難相信,楊紀做出的文章已經達到了這種地步,可以定鼎朝廷國策的地步。

戰馬嘶鳴,擂鼓喧天,楊紀並非嗜殺之人,但是這篇文章針對的卻是蠻族的百年之計。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沒有叢林,蠻族便是拔了毛的鳳凰,去了爪牙的老虎,就算人數再多,也敵不過朝廷。

只要集中優勢兵力,一戰之後,可解千年憂患。

而楊紀的政策,正是針對蠻族叢林之中茫茫那茫茫無盡,生命力頑強的植物。

“一山不容二虎,一潭難納雙龍”,只要不斷的砍伐森林,然後派農民屯田種地,派軍隊戊守。

蠻荒叢林的植物就算有再大的能耐,所有的養份都被莊稼吸收,也掀不起浪花來。一年,兩年,三年,只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