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的腳步不會停下,那些被野心籠罩的蛆蟲們,註定要流乾他們的血。
失土者死,大中國,絕不允許分裂!(未完待續。)
第一百六十七章 開院在即
(今天三更)
西藏各地的炮火還在隆隆作響,但在遙遠的京城內,那已經成為一個日漸淡忘的訊息,就如同那個時代很多重大歷史事件,曇花一現,然後迅速湮滅。
軍國大事自有大人們操心,對底層人民來說,國事好壞不如口袋的下酒錢來的實在,日子是什麼樣就是什麼樣,任你天翻地覆,這日子還得照常過。
然而,就在三月份即將到來的幾天時間裡,乍暖還寒的京城如同猛然解凍一般,再次喧鬧了起來,民間的熱情隨著氣溫日漸提高,街道上到處可以看見自發懸掛的黃龍旗,不光是京城地帶,大江南北也是這樣,所有人的注意力都放在同一件事上。
資政院成立!
按照和請願團之間達成的協議,朝廷將資政院開院的時間提前了七個月,於宣統二年三月一日,在北京象來街的資政院大樓內,舉行第一次全體常會,開院那天,不僅載灃要親自駕臨,就連四歲的宣統皇帝也會到場,以示鄭重。
當然,這一事件也刊登在了外人的報紙上,中國人要搞議會了,一時間訊息傳得鋪天蓋地,寰宇皆聞。
資政院作為正式國會開設之前的預備國會,總體上採用一院制,下轄秘書廳,議事廳,收發廳等多個機構,議員共計兩百名,分為中央委派和民間選舉兩種,每種各一百人,欽定議員包括宗室王公十六人,滿漢世爵十二人、外藩王公世爵十四人、宗室覺羅六人、各部院官三十二人、碩學通儒與納稅多額者各十人,以上均由皇帝委派,而民選議員由各省諮議局推選,議員大多出身地方紳民,代表了士紳階層的利益,當然,這些民選議員絕大多數剛剛參加完請願運動,基本上就是那幫叫嚷著要“速開國會”的主力軍。
議員之上,還有議長,名曰資政院總裁,總裁設定兩名,副總裁四到六名,於後世議院相同,總裁主要負責主持會議討論,辯論,決議,投票各環節,本人沒有投票資格,僅在票數相同的情況下有決議權。
辦事章程經過反覆修改,資政院的職權才最終確定下來,作為中央最高諮議機構,國家每年的收入支出、法典朝章、公債稅率及皇帝交議之事,均經議員議決後,會國務大臣奏報皇帝決定,除了正式國會才有的修憲立憲權,其他權力一應俱全,包括國家預算、決算、稅法、公債、制定法規、彈劾大臣等,絕非後世蔑稱的橡皮圖章。
另外,資政院的會議分為常會和臨時會兩種,常會每年一次,會期三個月,臨時會不等,視具體情況而定。
總體下來,資政院的籌辦工作還算順利,它的誕生算不上開天闢地,卻多多少少是一件國人皆聞的大事,無數雙眼睛正睜大了盯著它的降生。
儘管這個保留了某些君權特徵的準國會,更像是個新舊雜交的怪胎,但已經是當時各界最大的公約數,這一新生的事務是否能落地開花,還有打一個大大的問號,不過,就群眾的反應看來,資政院被寄予了厚望。
其中就有葉開。
“皙子,資政院就要開了,朝廷正在核定欽選議員的名單,結果總算在今天下來了,資政院的總裁有兩個,一個是貝子溥倫,另一個是大學士孫家鼐,我被委派為副總裁,也算忝居其中。”
編修館議事廳裡,葉開和楊度面對面,他們聊得話題也很應景,自然是資政院。
“哦?那恭賀良公。”楊度道喜,葉開推了推手,只不過搖頭笑笑,“什麼總裁不總裁,這可不是我要跟你說的。”
一聽這話,楊度打起了精神,葉開接著道:“各部各院都有名單,咱們編修館也不能落下,想來想去,我向攝政王推薦了你。”
聽到這個訊息的楊度有些受寵若驚,要知道欽選議員必須是三品以上的官員,而他這個憲政編修館的幫辦,充其量也不會是個四品官。
“良公,這恐怕不妥吧?”楊度倒不是真的要拒絕,只覺得這擔子太大,而且朝廷同意的成功率也不會很高。
“攝政王應允了。”葉開微笑:“皙子,你不用推辭,這大清官場沒人比你更合適了,與其在外面做旁觀者,倒不如親自進去瞧瞧,咱們的議會要想辦好,就需要你這樣的高素質人才,再有,你和民選議員那邊聯絡廣泛,我知道這議會開會雖然不會一團和氣,但一定不能出什麼亂子,有你在,正好當箇中間人。”
葉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