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了前幾頁,發覺這是一本類似於我們上學時經常寫的讀書筆記、或稱為摘抄本。我不由的微笑,這人還有看書做筆記的習慣,若是擱至現代,定是個老師喜歡的好學生了。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聖人執要,四方來效”
“萬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徵諸侯者,以其威勢也”
“廢先王之教”
我口裡低聲念出,聲音有一絲的顫抖。這三句話,皆是出自韓非子之口。他是戰國時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提出了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理論。“聖人”二字,即一國的君主。第一句話是指國家的大權,要全部集中在君主一人手裡,君主必須有絕對的權勢,才能治理天下。而第二句是說君主應該使用各種手段清除世襲的奴隸主貴族,同時選拔一批經過實踐鍛鍊的封建官吏來取代他們。除此之外,還要厲行改革,實行法治,“廢先王之教”。
迪古乃把這三句話寫的很鄭重,筆觸也不見以往的瀟灑和俊逸。而是稜角分明,力透紙背,若利劍長戈,若強弓硬矢。我內心激動,彷彿可以感受到他的豪情千雲,他的鴻鵠之志。迪古乃無疑是清醒而明智的,他深深明白“君主集權”這四個意義千斤重的字。金國曆經三代君主,除去開國之君金太祖完顏阿骨打,那個時候金國還不算是一個體系完整的國家。之後的金太宗完顏吳乞買,以及現任皇帝完顏合剌。他們二人,雖貴為一國之主,卻始終受制於臣下。未曾享有過身為君王的絕對皇權。迪古乃心裡估摸著也清楚,肯定不想再重蹈這二人覆轍。他要成為一個真正的統治者!
那麼是否就是為了捍衛皇權,他才在歷史上留下了殘暴的壞名聲?究竟……有多殘暴?勝過秦始皇?勝過隋煬帝?而“殺人狂”這頂帽子,又是從何而來?古代君主,幾乎個個手上都沾滿了大量的人命鮮血。頗為出名的。焚書坑儒的秦始皇嬴政,剷除功臣的漢高祖劉邦,甚至是手刃親兄弟的一代明君唐太宗李世民,還有因為一個“胡惟庸案”前後殺死四萬人的明太祖朱元璋,或是起兵奪權殺“奸臣”的明成祖朱棣。最後是清朝大興文字獄的康雍乾三代君主。
然而這些人,何嘗不是名垂千古的一代英主!
我的迪古乃,我不相信他僅僅只是一個殘暴的皇帝。單憑他遷都燕京,在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把北京作為國都這點來看,他絕對是一個政治眼光長遠的明主。不是一個沉溺於犬馬聲色。動不動就大開殺戒的昏庸暴君。那是隋煬帝,不是迪古乃。
忽然又念及一事,忙起身行至書架。找出了《後漢書》《舊唐書》《北史》等後來被列入二十四史的正史。細細翻過。發覺無論哪本正史上,記載皇帝后妃的歷史都只是寥寥幾言。除去個別較為著名的皇后、太后記載頗為詳盡之外,其他身為妾的妃嬪皆只是交代了姓氏、封號位份、膝下皇子公主,再加上一句話的入宮經歷。而上學時。久聞《金史》中的后妃卷極其詳盡,大肆記載了海陵諸嬖的豔事。以致於後世人稱其荒淫無亂。堂堂一國正史,怎會如此赤裸裸的記載皇帝和妃嬪的豔事。難道是後來廢除迪古乃名號的那位皇帝操控史筆所致,目的是為了抹黑迪古乃?因為海陵王的政績輝煌無可挑剔,所以就從他的私生活上下手?
篡改歷史,操控史筆,此類卑鄙醜惡之事,在中國歷史上屢屢皆是。譬如大興文字獄的的清朝,對於前朝明代的歷史,便做了大量的篡改。
如此,那後來那個皇帝,是第幾任皇帝?看來金國兄終弟及的傳位制度,又多了一條壞處,那就是之後的皇帝很可能就是你從前的政敵!一個皇帝的兒子最多也不過一二十個,可一個皇帝的弟弟,只要是同宗室的弟弟,加起來說不定就上百了!這樣一來,就會像現在這樣,合剌作為第三任皇帝,卻不是第二任皇帝金太宗的子孫。以此類推,迪古乃之後的皇帝,也很可能不是他的子孫,不然沒有子孫會廢除自己祖宗的皇帝名號。
想到這裡,不禁又開始猜測起來:那麼是誰——接任了迪古乃的皇帝之位?
是他兒子嗎?若是,皇位便可能在他兒孫一代發生變動,換到了另一脈系的手中。若不是他兒子,而是他弟弟……我忍不住打了個寒顫,假如迪古乃傳位給了他弟弟,那一定不是他自己甘願的。否則若兄弟之間關係好,也不會出現後來名號被廢除一事……
突然間,渾身一陣發冷,心裡是前所未有的恐慌。我這些疑惑,無一不指向了一個最終的問題——歷史上的海陵王,究竟是何結局!
我怔住了,手裡的書冊一下子摔在地上。
心頭頓時紛亂迭雜,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