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雙方的戰爭天平最重要的一個部分就是在太空中,而在太空中想要贏得一場戰爭,還有比直接兩面夾擊更有效的嗎?
讓作戰參謀在星圖上製作出了對本隊進行兩面夾擊時最好的幾個位置,拉克里夫將軍命令末日號的管制人格進行對方航線的推算。
地球上的空戰是一種立體幾何學,宇宙戰也一樣。只不過,空戰的時候有一個重力常量,而宇宙戰中,各種行星引力彈弓,小行星的公轉軌道,大型衛星的磁場干涉等都成了裡面的變數,任何一個變動都會引起整個戰役局面的改觀。
但是,這依賴大量資料的計算和長時間的觀測,尤其是面對有人要陰自己的時候,必須進行事無鉅細的計算才行。所以,那種參謀人員的運籌帷幄是不行了,需要讓管制人格進行全面的推算。
好在建造這些主力艦的時候,資金和資源都不是問題。末日號上的艦載管制人格芭芭拉是一臺啟動了超過十五年的管制人格,她除了不會自覺性的提供運算和不會生孩子外,跟人沒什麼區別。
不過就算芭芭拉不進行計算,拉克里夫也能猜到一部分。想要夾擊自己,無非就是對方逆娜莎自轉方向飛行,然後在星球本身無法遮擋的北約艦隊的時候發動攻擊,這個時候,那支暫時不知道底細的艦隊在亞述行星的引力彈弓上加速衝向自己的側後。這樣的話,d。s。a的大艦隊就鐵砧,而那支不知名的艦隊就是決定整場戰役的勝負手!
想到這裡,拉克里夫將軍不由的異常頭痛起來。在這麼長時間的對峙中,雙方以娜莎的外輪廓為基準線,進行了一場幾乎是純粹拼消耗的感測器大戰。雙方都派出了自己的高速護衛艦搭載ufp對對方釋放出來的預警端子進行了大規模的清掃活動,同時也釋放自己預警端子來探測對方的大艦隊動向。畢竟這是隔著一個星球在對峙,而且雙方一致在利用伽馬射線暴和中微子爆發來壓制亞述行星上的兩個空港對自己的觀測和天地之間的通訊,直接使用量子通訊的話搭載資訊量又有點少的,不足對雙方的指揮系統進行實時重新整理。所以,這種釋放自己的預警端子然後清掃對方端子的活動愈演愈烈。拉克里夫甚至相信,等雙方的微型端子消耗的差不多了,雙方就要在兩眼一抹黑的情況下來一場硬碰硬的戰鬥了。
但是現在,雙方還是能看得見對方的行動的。這個時候如果有一支分艦隊從後面繞過來,拉克里夫用膝蓋想想都能想到雙方的艦隊會怎麼運作。
d。s。a的艦隊想繞過娜莎星球來將自己堵住,而自己這邊發現對方艦隊異動就會向相反的方向前進保持方位,一來二去雙方就是好像捉迷藏一樣繞著娜莎狂奔了。
這個時候,算是把難題扔個了那隻小規模的艦隊,他們從亞述行星的陰影中出來之後,就算徹底暴露了。想要夾擊的話,需要自己找時機,但是對於正在互相咬尾的兩支大艦隊來說,這個時機實在是太難了。一個不小心,自己就可以反客為主,首先向這個小艦發難。對方的這個艦隊有三艘巡洋艦,短時間內不是很好吃掉,但是以阿爾帕瑪尤級為箭頭,以兩艘主力艦做後衛使用紡錘陣型的話,絕對能夠在損失很小的情況下突破對方陣型,然後後衛變前鋒,那個時候,自己的姿態反而會有利!因為被自己衝散的小艦隊的會擋住對方大艦隊的射擊視窗,讓自己從容的組織陣型,將對方一一擊破!
但是,這樣的話,這支小艦隊的韌性就成了己方必須顧及的一件事情。萬一對方沒有被自己短時間內就突破隊形,那麼自己的後方就完全暴露給了太空圈的大艦隊了。這一段時間的交手他也明白了對方的指揮官絕對是嗅覺靈敏的傢伙,到時候他絕對會不遺餘力的撲上來!
但是這已經是的最好的結果了。拉克里夫不是沒想過利用娜莎的引力彈提前脫離月球軌道跳到外圍去,但是這樣一來對方絕對會從兩個方向追過來,變成自己在應付對方大艦隊的時候還要對付對方小艦隊的騷擾。對方剛剛從費茹行星飛過來,沒有經過亞述行星減速,在速度上百分百佔有絕對優勢。
嗯,就這樣做。拉克里夫下定了決心。他對自己的艦隊在短時間內的解決這支小艦隊有絕對的信心。
時間指向十三點,已經進入互相追逐狀態的雙方艦隊都發現了的從亞述行星陰影內躥出來的那支小艦隊。
說是小艦隊,其實也不小了。四艘巡洋艦,8艘驅逐艦,10艘護衛艦組成的艦隊。從配置上一看就知道這是個襲擊艦隊的規模。
可是,這支艦隊有一點上完全出乎拉克里夫的意料。
他們不是從同步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