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鶴琴還根據對一鳴的觀察與研究,編成《兒童研究綱要》,作為東南大學及江蘇省立第一女子師範學校講授兒童心理課的講稿。他經常把一鳴抱到課堂上作示範和研究物件。一鳴發育得很好,在眾人面前不怯生,又學步,也能夠咿呀學語;當看到大人對他笑,他就跟著笑;大人教他說簡單的話,他也跟著學;他的小手裡拿著鉛筆,走路的姿勢也很逗人喜愛。陳鶴琴講課時,經常舉出許多生動的例項,課堂氣氛活躍,深受學生歡迎。陳鶴琴的研究和實驗始終得到妻子耐心的幫助與配合,他曾深情地寫道:對於我的妻子雅琴,我也非常的感謝;若沒有她的耐心協助,那我雖有試行家庭教育的熱誠,恐也不能見諸事實。《陳鶴琴全集》,第二卷,第676頁,江蘇教育出版社,1989年4月。當代學者、著名心理學家朱智賢對陳鶴琴的著作作了評價,他稱“這是我國兒童心理學的一本開拓性和奠基性的著作”。他寫道:1949年前在我國心理學史上,陳鶴琴是一位作出開創性貢獻的兒童心理學家。可概括三個方面:
《兒童心理之研究》是中國兒童心理學開拓性著作。不但在1949年前一直是一部權威性的著作,就是在今天,他的研究精神,仍然值得我們學習。
兒童早期發展的追蹤研究是一個典範。在陳鶴琴之前,我國尚無心理學家對3歲前嬰兒時期的心理發展作過這樣完整的追蹤研究,從而使他的研究成果更富於科學性、明確性。
堅持把兒童的心理研究和兒童教育實際緊密結合;使兒童的心理研究為社會實踐服務。朱智賢、林崇德:《兒童心理學史》,第546—547頁,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88年10月。1924年5月,陳鶴琴參加由陶行知等發起成立的平民文學委員會。7月,由中華教育改進社發起的全國教育展覽會在南京舉行,陳鶴琴擔任展會幼稚教育組和兒童玩具組主幹事,並於會後分別作兩組工作總結報告。此時,陳鶴琴在國內教育界及兒童心理和兒童教育研究領域已經有了相當的知名度。不久前,他的膝下又多了一個漂亮的女兒,他給女兒取了一個美麗的名字——秀霞。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二 家庭教育(1)
1925年,《兒童心理之研究》姊妹著作《家庭教育》由商務印書館出版,這是陳鶴琴早年的另一部重要著作。陶行知曾評價道:“此書為東南大學教育科叢書之一,系近今中國出版教育專書中最有價值之著作”《陳鶴琴全集》,第二卷,第670頁,江蘇教育出版社,1989年4月。。教育家鄭曉滄讀過此書後,“但覺珠璣滿幅,美不勝收,有數處神乎其技,已臻乎藝術的範域”《陳鶴琴全集》,第二卷,第669頁,江蘇教育出版社,1989年4月。。
《家庭教育》是一本怎樣的書呢?
陳鶴琴在該書的序中寫道:“本書共分十二章。先略述兒童之心理與學習之性質及原則,以為施行家庭教育之基礎;次述普通教導法以作選擇家庭教育原則之綱要;繼述關於衛生教育,情緒教育,群育及智育各方面之原則凡九十條,本書前後所有原則,共計一百零一條,每條原則後面舉事實一二以解釋原則的真諦並加以討論,以使閱者對該條原則的意義能夠格外瞭解。”《陳鶴琴全集》,第二卷,第675頁,江蘇教育出版社,1989年4月。
5年前,陳鶴琴的好友鄭曉滄向他推薦了兩本書——《佛戴之教育》(又譯“卡爾?維德的教育”,The Education of Karl Witte)和《自然教育》(The Naturel Education)。前者是1918年德國牧師卡爾?維德的作品,書中描述他如何教育兒子成長為一名“少年天才”。小維德只是一個智弱的兒童,在父親有計劃的訓練和教育之下,小時就能運用德語、法語、義大利語、拉丁語、英語和希臘語等六國語言,並且通曉動物學、植物學、物理學、化學,尤其擅長數學;10歲進入了哥廷根大學,14歲被授予哲學博士學位,16歲獲得法律博士並任柏林大學教授。大維德用日誌記錄了教育兒子的過程,他的教育方法之一是經常帶孩子到外面去接受新事物,開擴視野,增長見識。陳鶴琴讀過之後,決意也寫一部關於家庭教育的書。他根據自己研究兒童心理和對兒子一鳴所進行的連續觀察,實驗的心得、體驗,從兒童心理出發,根據兒童的身心特點,總結出一系列教導兒童的原則。陶行知說,一鳴就是陳先生的佛戴,《家庭教育》一書就當作《一鳴之教育》看也是可以的。
《家庭教育》自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