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81部分

自從1938年起,德國海軍的新式戰艦陸續服役後,漢娜根據1935年東海夜戰時的經驗,配合自己的感知力,制定了利用首艦的“感知測距”能力,為整個艦隊提供射擊單元的炮術手段。

為了這一天,德國人過去在夜間刻苦訓練了整整一年有餘。

炮擊前一刻英國艦隊中的無線電監聽部門聽到的大量的無電線訊號,正是首艦沙恩霍斯特號在給其餘友艦最後一次提供射擊資料。至於射角多少,炮口指向哪,各艦先前得到了沙恩霍斯特號提供一系資料,各艦在自己的射擊繪圖作業上早就標得清清楚楚,然後只需各自計算決定即可。

德國夜襲艦隊,首先開火的領頭的沙恩姐妹艦。兩艘沙恩霍斯特級戰列艦,林漢和漢娜現在已經分開,各自回到了自己的“本體”上。

沙恩霍斯特級戰列艦,主炮為三座三聯裝406毫米(十六英寸)火炮,副炮為十座雙聯裝128毫米/45倍高平兩用炮,艦身左右各五座對稱佈置。

兩艦開火時,艦上的副炮針對的目標,皆是英國艦隊中處於末尾最後最近的兩艘五千噸級別的林仙級輕巡洋艦。噸位只有五千噸的林仙級輕巡洋艦,轉向快,機動靈活,在夜戰中發動作雷擊作戰時,對德國艦隊的威脅甚至比重巡洋艦還大。所以炮戰一開始,本著傷其十指不如斷齊“兩指”的原則,整支德國艦隊所有能用的128毫米火炮就全部集中在兩艦身上。

由於沙恩霍斯特號攻擊的是距其只有八千多米遠的加拉蒂亞號,第一波射擊中,由於距離近,十門128毫米打出的炮彈就有四發落在該艦身上,加上其餘友艦打出的炮彈,第一波射擊中,該艦足足吃了十發128毫米炮彈,全艦傾刻間在夜色中燒成一團耀眼的火把。

而另一艘林仙級的輕巡洋艦佩內洛珀號的下場更慘,針對他射擊的是格奈森瑙號,林漢指揮的格奈森瑙號副炮命中他三彈,兩艘防空型巡洋加起來命中他四彈,但最糟糕也最不幸的是,跟在格柰森瑙身後的袖珍戰列艦德意號,該艘右側的六門128毫米副炮首輪齊射雖然全部落空,但是其兩座三聯裝的283毫米主炮,對著佩內洛珀號首輪齊射時,一發283毫米炮彈卻命中其艦首,造成艦首大破,其餘的炮彈也形成近失,由此艦身水下部分多處受損,海水滾滾而入,其速度大減已是必然。

而兩艘沙恩級戰列艦的副炮在“屠幼”時,兩艦加起來十八炮的主炮,卻一齊咬向了一萬九千米到兩萬米外(兩艦位置不同,所以和皇家方舟的距離有所不同)的皇家方舟號航空母艦,第一輪射擊就形成了跨射。

當沙恩兩艦主炮射出的炮彈還在空中飛行時,林漢和漢娜正向艦隊中的其他友艦提供他們第一輪射擊後的“修正資料”。這是林漢和漢娜針對這兩艘敵艘最後一次給友艦提供校正資料,接下來他們將集中精神摧毀皇家方舟號。而那兩艘倒黴的林仙級輕巡洋艦中彈多枚後,其中一艘燃起大火,已變成最顯眼的目標,而另一艘也只是身上的火頭稍小一些,卻是艦首中了一發283毫米炮彈的倒黴蛋。即使不需要二人繼續提供校正資料,全艦隊只要再進行幾輪射擊,就足夠將其徹底擊毀。

突然遭遇夜襲,此時的英國艦隊還來不及反應過來。由於艦隊是在夜間行駛,間距較遠,後衛艦隊中彈時,前衛軍艦甚至還不知情,甚至就連居中的主力旗艦胡德號的艦長霍蘭中將,現在還在正在電報室處理剛接到的大量德國無電訊號中的這一事誼,整支艦隊根本就處於“毫不知情”的狀態中。

兩艘林仙級巡輕巡艦突遭德國全艦隊齊射,艦身大破,全艦上下也是一片混亂。兩艦上在中彈數秒後才拉響了戰鬥警報,無線電室正緊急地要將後衛遇襲的狀況通報旗艦時,德國艦中的128毫米海軍炮,已經以四秒一發的速度,向其瘋狂地傾洩彈雨。

由於和德國襲擊艦隊的距離實在太近,大都在十公里以內,對其進行齊射時,各艦的命中率都高得驚人。

兩艘林仙級身後的六艘德國巡洋艦隊,此時皆未轉向,全部和其排成接近T字型的陣型,由於其距離和兩艦遠近有別,所以各艦射出的炮彈到達兩艦的時間皆不相同。而對於英艦上的船員來說,每隔兩到三秒,他們的艦身都會劇烈地震動一到數次不等,每次震動都意味著艦身中彈。

對於一艘條約級的五千噸輕巡來說,即使是128毫米的炮彈,直接命中會也會造成極大的傷害,更何況是被十一艘超過九十門的128毫米炮集火齊射“洗澡”。以沙恩霍斯特號為首的德國艦隊,所有艦上的128毫米海軍炮幾乎全是雙聯裝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