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這個內部四分五裂的國家,在恐懼中捏成了一團,變成了一個超級大國。當然,這樣的做法有得也有失,後遺症後果,我們後世時無數人談過無數次了,就不多說了。”
“如果沒有大清洗呢?那麼蘇共,就要提前幾十年進入內部黨同伐異的混亂中。能勉強鎮住下面的斯大林一死,各種矛盾只會比歷史上更早暴發。大清洗殺掉了蘇聯內部所有亂七八糟的反對派,讓這個組織這碗雜麵湯變得清爽了很多,建立了統一的中央高度極權——這就是大清洗最重要的正面意義!對於蘇聯和中國這樣的大國來說,中央集權制比什麼都重要。做不到這點,這個國家遲早就會四分五裂!他死了之後的蘇共,雖然又漸漸變成雜麵湯,但這個變化,是需要時間和過程的。大清洗某種意義上說,是給蘇聯延了命。”
“所以,當蘇德準備玩長期的對峙不開戰時,沒有大清洗的蘇聯對德國最有利,這是我的想法。”
第207章煩惱中的斯大林
就象林漢所說的,當林漢“一家五口”正集中在密室裡開會討論和斯大林會面時該談什麼的時候,斯大林也正在煩惱著。
斯大林煩惱的問題,也和大清洗有關。
大清洗的起因,後世各種說法不一,但根由都象林漢所說,始於蘇共自己內部複雜的派別鬥爭。1934年發生的基洛夫遇刺事件,不過是引發大清洗的導火索而已。
大清洗在1937年後愈演愈烈,到1938年達到最高點,1939年後,隨著西歐戰火的燃起,才漸漸平息下來。
1937年開始的大清洗,針對的主要是托洛茨基份子,並逐漸轉移到軍隊中的托洛茨基份子身上。
托洛茨基在蘇共中的地位極高,更有“蘇聯紅軍之父”的讚譽。整個蘇聯紅軍,絕大部分的元帥、將軍和中上層軍官,幾乎全是托洛茨基一派的人。雖然此時的托洛茨基早已被斯大林聯合黨內他的政敵將他趕出了蘇聯。但是,從軍隊向來有造反傳統的沙俄走過來的蘇聯,斯大林如何能容忍自己軍隊全是敵對頭子的“心腹”這種情況出現。
所以斯大林後來在軍隊中進行大清洗過程中,五個元帥殺掉三個,十五個集團軍司令殺掉十三個,85個軍長殺掉57個,159個師長殺掉110個,如此高的“清洗”比例,也就不足為奇了。這些人獲罪的原因多種多樣,但根子上基本都離不開一條:他們是托洛茨基的人。
在這個被林漢粉碎了歷史的位面上,斯大林的不安比原歷史上更甚。
斯大林的理論是“一國建成社會主義”,而托洛茨基則是“不斷革命”和“世界革命”。
本來,這些理論差別不過是類似大家在玩《英雄無敵》類的戰棋遊戲時,是主張種田建設度一百再往外打的緩攻流,還是速攻速決多搶礦多佔資源的快攻流,不過是世界觀看法的區別而已,但當涉及到政治權利鬥爭和利益分配時,理論本身是什麼東西已不再重要,重要的變成了“屁股坐在誰那邊”,是支援我還是支援他的問題。
歷史上,就在1937年1月的時候,在斯大林指使下,蘇聯最高人民法庭開庭審訊所謂“托洛茨基反蘇案”,13名“託派份子”被判處死刑(大部分人是缺席審判)。而托洛茨基及其兒子被作為“人民公敵”被控為各種旨在顛覆蘇聯政府的陰謀、破壞、暗殺活動的主謀和指使者也身列其中。
而在這個被林漢扭曲的位面,這場滑稽戲一般的政治審判,比起歷史上的這一幕還要提前了兩個月,原因正是林漢對“家人”所說,因為中國革命的勝利,給斯大林在政治上帶來的壓力。
中國革命的迅速勝利,給蘇聯帶來的好處是迅速緩解了其東部戰線的危機,並在東方多了一個有力的盟友,蘇聯孤立的國際形勢再次得到改善。但是唯一的問題卻是,在1935年6月開始的席捲整個中國的紅色浪潮中,斯大林派到中國的人,大都是他心中認定,應當“處理”的託派份子,其中包括著名的布柳赫爾元帥。
原本斯大林心中黑暗的想法是讓這些人在中國和英日帝國主義火併過後,必定死傷慘重,對他來說只有好益處而無壞處。然而持續近一年半的戰爭結束後,斯大林鬱悶地發現,由於紅軍將這些來自蘇聯的“共產主義戰士”都當成是技術兵種來用而不是直接送上戰場變成炮灰,所以他們在戰場上的傷亡極小,而中國革命的巨大勝利,卻反過來讓這些斯大林心中想要處理的傢伙們,隨著中國的勝利,賺取了巨大的聲望。更要命的是,中國革命的意外順利,反過來了證明了托洛斯基“世界革命”理論的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