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56部分

了整個英國,更轟動了全世界。

由此帶來的後果之一,就是引發了全世界的“單翼機”革命。

除了德國之外,英,法,日,美,蘇,世界各個航空工業強國,都不約而同地在第一時間,拋棄了正在進行中的“最後一代”雙翼機的開發方案,許多歷史上著名的“末代雙翼戰鬥機”直接胎死腹中。比如蘇聯的I153,義大利的C32後期型,日本的九五式戰鬥機,全在第一時間被各國空軍勒令下馬。

和歷史上正式裝備皇家空軍的颶風I型戰鬥機不同,為該型戰鬥機配製的一千馬力的,梅林II型發動機還在開發中,暫時只能用九百馬力的梅林I型液冷式發動機頂上。即便如此,其接近四百八十公里的速度,也比現在的FW90和HE51快得多。

颶風戰鬥機一登場,立刻就扭轉了西班牙戰場上弗朗哥的空軍被動挨打的局面。在過去的一個月中,共和軍這邊損失了接近一百架飛機,而弗朗哥方面只損失了四十架,多是轟炸機或其他舊式戰鬥機,而颶風僅僅只損失了兩架,西班牙上空的制空權正面臨易手的危機。

身在德國的李華梅得到這個訊息後,和國內取得聯絡,決定親自去西班牙戰場救急。為了對付颶風戰鬥機,在二月初,德國人透過“漢堡號”訓練航母進行空中轉場,從航母上起飛了三十架剛造好的BF109B型送到西班牙共和軍手上,李華梅此次前往西班牙,就是準備在那兒接收BF109戰機。

就德國發動機的開發的進度來說,由於林漢和漢娜這對穿越者的嚴重干涉歷史,今天德國航空發動機開發的速度,已比歷史上快了整整一年。

歷史上的德國航空發動機的前期開發並不順利。德國空軍主力BF109和He112在進行原型開發時,軍方居然無法提供合格的航空發動機,只能向英國進口梅林發動機將就著用。

而到了1937年十月,英國的第一款1050馬力的液冷戰鬥機颶風正式裝備皇家空軍開始服役時,此時的德國戰鬥機,最先進的BF109B型,還在使用可憐的600馬力的發動機,動能只有對手的三分二都不到。一直拖到了1938年三月左右,德國空軍才勉強用上了1000馬力的尤莫發動機,也就是BF109D型。(以上皆為史實)

而這個位面,由於得到了漢娜的大力支援,早在1931年開始,賓士公司和尤莫公司這兩大發動機制造廠,其研究部門很早就得到了大筆資金的注入,開始研製新式航空發動機,引進技術,消化技術,開發新技術,全部都沒有拉下。當英國的皇家空軍為了能儘早地用上新式單翼機而不等新發動機開發完畢,就提前讓颶風戰鬥機使用900馬力的梅林發動機“早產”時,在歐洲大陸中部的德國,也將最新開發出來的900馬力的尤莫211發動機裝在了下一代液冷戰鬥機BF109和HE112的身上。

身為穿越者,林漢和漢娜當然不可能讓德國空軍同時裝備兩款效能相差不大的戰機。BF109和HE112只是競爭對手,二者取其一。

歷史上,亨克爾兩兄弟由於轉變觀念太慢,其設計戰機HE112最終輸給了BF109,但實際上,在設計後期,He112的最後改良版He100,綜合效能已勝出了BF109不少,可惜誕生得太遲了,最終該機失去了裝備德軍的機會。

但這個位面卻不同。

身為老牌戰鬥機師設計大師,亨克爾博士受林漢的影響,很早就設計出了He51單翼戰鬥機,其飛機設計理念,受林漢和漢娜這對穿越者的影響極深,而中國空戰中,李華梅駕駛著他設計的HE51F型,更是在全世界打響了名氣。李華梅和其愛機HE51F的合影照片頻頻地出現在各國出版的雜誌中,各國軍事愛好者和情報人員印象最深的,除了李華梅漂亮的臉蛋和修長的英姿外,就是HE51上幾乎塗滿整個機身的擊墜標記。

而在新一代的活塞戰鬥機的開發競爭中,沒有走彎路的亨克爾博士的產品也不負重望,在和BF109戰鬥機的同臺競爭中不相上下。

而1936年的中日戰爭的後期,亨克爾兄弟依照漢娜的意見,秘密地將兩架HE112A型打著He51G型的稱號,悄悄地送入中國,由於李華梅試駕直接參予空戰,取得了極珍貴的第一手空戰資料。

而在BF109和HE112二者的選擇中,身為未來人的林漢並不喜歡BF109,反而對HE112這款在後世只有軍迷中才知曉的失敗者親睞有加。

BF109雖然是架好飛機,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