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麼就是繼續前進,直到脫離這片雷區後再考慮掉頭的問題。
至於全艦隊放慢速度,讓滯後的艦隻趕上來,這個選擇是極愚蠢的。因為這是一個能見度不到一萬米的雪夜,而沙恩姐妹艦卻在一萬五千米外進行炮擊。這一狀況令英國人除非將艦隊陣型變成迎頭攻擊,逼近到一萬米內才有還手的機會。
說到底,還是英國戰列艦的位置太過糟糕,簡直可以說是糟到不能再糟的地步。
在這種惡劣的局面下,坎寧安司令選擇了前者。全艦隊忍痛直線航行,強行衝出水雷區。
在這過程中,他損失了君權號,復仇,滯後的伊麗莎白女王號被重創,兩座尾部炮塔和一座前主炮炮塔全被打爛。至於中了太多雷,近乎沒救的羅德尼號和巴勒姆號,則成為“阻滯”德艦前進的棄子。在這過程中,他甚至禁止艦隊中的巡洋艦繼續對德艦發動雷擊,理由是不想再看到去年挪威海戰的悲劇重演。
一月二十四日凌晨四點整,當坎寧安司令估計自己的艦隊已衝出水雷區,下令全艦隊轉向對敵時,他手中的戰列艦編隊已殘缺不堪。
君權號、復仇號被沙恩姐妹艦擊沉,巴勒姆號也很快步其後塵。
巴勒姆號多次中雷後速度則掉到十節,早早地脫離了編隊,更遭遇了趕來的德意志號袖珍戰列艦的落水下石,先後吃了十一發283毫米的炮彈,後來被逼近的德國驅逐艦用魚雷擊沉。
羅德尼號雖然還勉強漂浮在水面上,可是艦身傾斜嚴重,並喪失了全部的動力,變成了浮在水面上奄奄待斃的死魚。
羅德尼號所以沒有遭受德艦的“凌辱”,是因為漢娜和林漢已經掃描出這艘軍艦的狀態,他的傷勢比巴勒姆號還要嚴重。鍋爐艙動力室大量進水,已完全喪失了動力,更失去了珍貴的電力。而四發魚雷的攻擊更加致命,艦身下沉的速度極快,此刻艦身已向右傾斜了十五度,傾角還在不斷加大中。最多隻要再過一個小時就會沉沒。在這冰海的夜裡,這艘軍艦已完全喪失了搶救回氣的可能。
漢娜本來想透過雷德爾下令驅逐艦隊對此艦發射魚雷補槍,卻被林漢勸阻。理由是可以利用此艦引誘即將穿越雷區的英國戰列艦隊再度回頭。為了搶救羅德尼號這條“死魚”,皇家海軍的行動將更加受限。
漢娜認同了林漢陰險的想法,為了節省炮彈,兩人甚至都未下令兩艦上的主炮對羅德尼號開火,對巴勒姆號也只是用副炮洗一下其甲板,然後就交給兩艘趕來的德意志級級袖珍戰列艦補槍,而這時兩艦的火力,一齊將炮口對準落在最後的伊莉莎白女王號。
此時的英國艦隊已經脫離了雷區,正要進行掉頭轉向,兩艘沙恩級姐妹就利用英艦轉向的時候,再度聯手開火,在其轉向過程中,加上先前的命中,前後共命中其十發炮彈,愣是將這艘三萬噸級的戰列艦全身打爛,四座炮塔中更有三座被德艦打廢。
儘管吞了一發魚雷,外加一口氣吃下了十發406毫米的炮彈,四座炮塔被打爛三座,進水無數,但是伊莉莎白王號在這過程中卻“人品大爆發”地沒有被一發炮彈打中其彈藥庫位置,但是這時的他觸雷加上中彈過多導致的大量進水,速度已掉到可憐的十五節。
其間英國主力戰列艦也用自己的尾炮向德艦射擊,可是在這個黑漆漆看不到對手的夜晚裡,他們的炮彈完全是在瞎打,根本就不知道飛到哪裡去。
脫離水雷區後,坎寧安司令命全艦隊調轉船頭,作出朝先前對其爆了數十分鐘菊的兩艘德艦迎頭攻頭衝來姿態。而隨行殘餘的巡洋艦和驅逐艦,也正繞過雷區作出要一併掉頭猛撲德艦狀。
坎寧安司令確認自己脫離水雷區,完全是“憑感覺拍腦袋決定”的主意,也是被兩艘不停地在身後追擊爆菊給噁心的不得不採取的被迫舉動。
誤入雷區前,坎寧安司令手中擁有九艘戰列艦,手下的巡洋艦的數量比起對手也佔據巨大的優勢,整體實力上,明明是佔著絕對的上風。
但在隨後短短的數十分鐘的時間裡,他的艦隊遭遇了水雷、魚雷還有敵方406毫米艦炮輪番打擊。九艘主力戰列艦中,戰力最弱的復仇號和君權號已經沉沒,巴勒姆號和羅德尼號即將沉沒(此時還漂在海上),伊莉莎白女王號更被對手隔著一片水雷區不斷地發炮命中,十二分鐘內盡吞十彈,四座炮塔只有一座還能正常使用,整艘戰列艦幾乎被打廢。
餘下的四艘主力戰列艦中,納爾號吃了一枚魚雷,進水數千噸,速度減到十八節。其餘各艦,馬來亞號和勇士號無傷,皇家橡樹號也吃了一枚水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