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二戰史上一次很成功的戰術欺騙。
類似的利用偽裝佈景進行戰術欺騙的手段,盟軍方面也曾有過成功的戰例。例如著名的諾曼底登陸前,盟軍在英國港口進行的偽裝佈局,就成功地讓德國誤以為其要在加萊登陸。
在林漢和漢娜這對穿越者狗男女,在美國註冊工廠影視公司,除了掙錢之外,另一個目的,就是借拍電影為名,收羅擅長偽裝佈景的人材。
早在1939開戰前之前的幾年裡,夢工廠公司透過在美國拍攝諸多戰爭電影,就積累了大量偽裝佈景的經驗,後來這些經驗也成功地運用在中國干涉戰爭中。
當時在解放軍在長江入海口一帶修建了大量的假炮臺,和真炮臺混和在一起,在阻止英日聯軍掃雷艇闖過長江水道發揮了重要的作用。而在徐州戰役前期,修建在杭州灣一帶的大量的假機場假飛機,同樣也騙得英國空軍出動大量的飛機進行了多次無效的轟炸。當時道丁手中獲得的大量擊毀敵方機場上的飛機的報告,幾乎全是用道具做出來的假飛機。而那時還叫紅軍的中方,透過這些偽裝飛機配合埋伏在附近高炮防空火力,打下了不少襲擊的飛機。
早在1938年時,美國的影視圈的道具佈景師們,就接到夢工廠公司提出的一個課題:如何將一艘貨船偽裝成一艘戰列艦。
當時這個科題是打著要拍攝日德蘭海戰電影名義交給道具圈的人士想辦法的。美國影視圈道具行業的精英接到這個課題後,絞盡腦汁,弄出了許多極有效的想法創意。後來這部“騙人創意”的電影因為“意外”而流產沒有拍攝,但那些創意想法卻被德國人毫不客氣地留用了。
現在正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三大洋上活躍無比的數艘德國的偽裝襲擊艦,也正是這種思路的衍生物。戰前德國利用停用的“德意志”級袖珍戰列艦二號艦和三號艦上淘汰下來的柴油發動機為動力系統,製造了兩艘訓練艦,坦能堡號和沃夫斯堡號,從一開始就是按照偽裝偷襲船的思路設計的,不但艦上的煙囪、艦橋的位置可以變動,甚至連艦首也可以輕易地“變形改裝”。如今三大洋上,總共有六艘德國的偽裝襲擊艦正在各處活動,直把大英帝國的航運業折騰得欲仙欲死。
沙恩霍斯特號返回德國基爾進行修理維護的同時,一艘兩萬噸級別的郵輪也在德國國內的另一座船廠裡接受改造。來自電影圈的道具師們配合船廠工人,先是拆除了船上所有的上部設施,然後用早準備好的道具重建了郵輪的上層建築。
有趣的是,這艘郵輪的名字也叫“沙恩霍斯特號”,更有趣的是,歷史上這艘郵輪因為二戰暴發,最初停留在日本,後來被日本購買並改造成了航母,命名為“神鷹”號。
在這艘同名的郵輪上,船廠工人在電影道具魔術師師們的指導下,用充氣橡膠,木板拼湊出了戰列艦的艦橋、煙囪甚至是三座三聯裝的炮塔,最終成功地將沙恩霍斯特號郵輪“改造”成了沙恩霍斯特號戰列艦。
這種偽裝出來的戰列艦,如果走近了看,當然一眼就可以識破。但放在十幾公里遠遠地觀望時,卻很難分辯出真假。
偽裝好後,這艘名為沙恩霍斯特號的“郵輪”,不,是戰列艦,被拉到了基爾港一處偏僻的錨地停留在那兒,同時禁止外人進入其附近十幾公里處。
對外,德國人宣稱這艘軍艦是“維修完畢”,恢復戰鬥力的沙恩霍斯特號戰列艦,但在英國人的眼裡,這卻是裝成沙恩霍斯特號戰列艦的格奈森瑙號。德國人不讓人靠近只是欲蓋彌彰。
為了配合這次偽裝欺騙行動,那些參予維修沙恩霍斯特號戰列艦的船廠工人,除了少數有人有意被釋放回家,有意地對外傳遞該艦仍然在搶修的假訊息外,其餘的工人全部暫時扣押在船廠內,不得回家。為了安撫這些工人,官方則給了他們一大筆優厚的獎金。
自從奇襲奧斯陸成功後,回覆部分信心的英國人,又起了佔領半個挪威,繼續封鎖北海阻滯德國海軍進入大西洋的念想。這二十天來總計往納爾維克港增兵近三個師,數十輛坦克,總計近三萬人。
納爾維克港這塊德國人有意不吃的肉,現在已經“養得”很肥,可以入口了。於是剛剛搶修完畢的沙恩霍斯特號,也就於二十一日深夜,悄悄地駛離船塢,和格奈森瑙號同時出動。
按計劃,德國海軍作出透過海路切斷納爾維克港和英國本土的聯絡的姿態,然後從海上進攻納爾維克,全殲登陸納爾維克的英軍。
但圍殲登陸納爾維克的英軍僅僅只是附帶的目的,德國海軍真正的目標,是要將縮在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