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剪了他的一縷小辮子。而太平洋東岸的美國人,卻是一個正在重新長出頭髮的大力士!”
這個名為詹姆士·邦德的投稿者,自然是林漢的“馬甲筆名”。在這篇讓杜威總統恨得咬牙切齒,鼓吹“美國威脅論”的文章裡,林漢在最後質問英國人:一旦美國人藉著戰爭之機,完成了他們的造艦計劃,在太平洋艦上打垮了日本人後,這支龐大的艦隊揮師西向時,日不落蒂國的海軍將如何自處?
其實不用林漢鼓吹,英國政府中的有識之士,他們也同樣被美國人恐怖的海軍復興計劃給嚇壞了。
此時的美英關係,仍然詭異。英國人生怕美國人發了瘋,在北美出兵佔領加拿大,現在美國國內動員起來的百萬陸軍,就大量地陳兵美加邊境。
而美國人這樣做的原因,則是擔心英國人以加拿大為跳板,越洋透過加拿大進攻美國,雙方的關係其實很緊張。而美國海軍龐大的擴軍計劃,更加深了這種緊張。
這正是現在美國政府的尷尬。他們要復仇,要給國民一個交待,就必須重建一支龐大的海軍,而且必須是在短時間完成,否則就無法給國民一個交待,而威爾基總統的第二次連任也必然大成問題。
制定如此龐大得嚇人的海軍擴軍方案,故然可以振奮國民的信心,但是帶來的最大惡果,就是將大西洋另一端的某個老牌帝國主義海軍強國給徹底地嚇壞了。
最終,杜威總統在英國倫敦幾乎一無所獲,連來英國的最低目標都沒有達成:要求英國對日本進行石油禁運。
第403章杜威訪華
杜威總統的法國之行,是想向維希法國租借接近完工的黎塞留號戰列艦,以及求購未完工的讓巴爾號戰列艦。
歐洲戰爭結束後,德國藉助扶持法共,成功地將法國一分為二,變成“北法”(即使法蘭西第二人民民主共和國)和“南法”(即維希法國)。法國主要工業區都在北法地區,分裂後的維希法國,雖然和達爾朗的北非殖民軍政府合併,但整個工業體系也就此斷裂,再也無力完成這兩條戰列艦餘下的工程。
然而杜威在維希法國,依舊一無所獲,反而遭遇了一系列的鬱悶。原因為是德國人不久前向美國人提出來的,由維希法國承擔德國欠美外債的話題。杜威到達後,維希法國的試探性地向美國人詢問,能否接受德國人轉嫁部分欠債條款的設想,以這兩艘軍艦抵消部分欠款。
現在的維希法國,日子同樣不好過。法國被一分為二後,維希法國雖然仗著有殘餘海軍打底,還控制著大片的海外殖民地,但本身去失了大量的工業基地。雖然擁有殖民地,本土的產出卻無法滿足殖民地對工業品的需求,只能和“北法”商量充當二道販子。而施加在南法頭上龐大的戰爭賠款,更是壓得維希法國的貝當政權喘不過氣來。按法國人聰明而狡猾的想法,美國人想要這兩條軍艦,他們趁機開出天價,想要宰美國人一刀。
但是杜威也不傻,他強忍怒氣否決了法國人的幻想,鬱悶地離開了法國,然後前往德國。
杜威來德國,是和德國討論減免德國欠美外債的話題以換取德國不再支援日本。
正在進行的夏威夷戰役,美國頭上飛的飛機。大半都是德國貨,針對從被打下來掉在瓦胡島上的日機殘骸的檢查,美國人更憤怒地發現。這些所謂的日本飛機上的儀表,甚至還殘留著“德文的痕跡”——只是在上面用膠水粘了日文。很顯然。德國人為了搶時間能讓日本儘早用上德國軍火參予戰爭,直接是現役的裝備中調取支援日本。
至於讓美國人恨昨咬牙切齒的he177更不必多說了,誰都知道砸開瓦胡島要塞屋頂的那些恐怖武器,全是德國人提供給日本的。
美國人雖然憤怒德國人趁人之危,藉機賴債的無恥作法,但是還算分得清什麼是首要矛盾,什麼是次要矛盾,杜威此行是想說服希特勒。以美國減免德國部分外債為代價,換取他們停止對日本的支援。
在德國這兒,杜威副總統表示這個話題可以商量——之所以這麼好說話,那因為這個時候,瓦胡島戰役已接近尾聲,短時間內,日本是暫時不需要再進口德國飛機了。再說了經過這幾個月的壓榨,大量向德國購買新式武器的日本人,也已經將本就不多的黃金白銀硬通貨貯備用得差不多了,也已經沒有多少油水可榨的了。
杜威總統意外地在德國人這邊得到了一些進展。德國人答應在1943年後停止對日本的軍工產品輸出——只是杜威總統不知道的是,在德國技工技師的幫助下,日本已基本解決了兩千馬力航空發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