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翻翻花樣,索性把小泥鰍在家放水盆裡吐淨了泥,並從街上買回一些豆腐和蔥、姜等調味佐料,因泥鰍小不易拾掇,便撈放鍋內蓋上鍋蓋,用姜蒜同豆腐一起煮。待煮後揭蓋看時,發現小泥鰍都鑽進豆腐中去了,只是魚尾留於外,十分別致有趣。此法很快便在當地民間傳開,即名之為“泥鰍鑽豆腐”。
因後人以泥鰍比喻奸滑的董卓,泥鰍在熱湯中急得無處藏身,鑽人冷豆腐中,結果還是逃脫不了烹煮的命運。好似王允獻貂蟬,巧使美人計一樣。此菜豆腐潔白,味道鮮美帶辣,湯汁膩香。董卓吃了這種潔白誘人、麻辣爽口、醇香宜人的豆腐之後後,頭腦發脹,大汗淋漓,不覺自醉,被呂布乘隙殺了。故又名‘貂蟬豆腐’。
泥鰍和豆腐均營養價值很高,據營養學家分析,泥鰍所含蛋白質、脂肪、鈣、磷及維生素等成分,均超過一般魚類的含量,且其肉質細嫩鮮美,味甘性平,具有暖中益氣,解毒收痔之功,被譽為“水中人參”,而豆腐則為食品中之極良者。故泥鰍和豆腐同烹,更具有進補和食療功用。
泥鰍鑽豆腐,由於具有較高的營養和進補作用,後經廚師幾經改進,亦成為筵席飲宴上的名菜。具體烹調,系先將小泥鰍置放有蛋清液的清水盆中,以排除髒物並洗淨,砂鍋注入涼排骨湯,隨放整塊嫩豆腐和泥鰍,加蓋慢燉稍許時間,泥鰍被熱氣所逼鑽入豆腐躲藏,待至湯沸全部燙死在豆腐中,然後再經小火併加入多種調配佐料烹成。湯清見底,十分美觀,鮮嫩可口,堪稱一絕。”綠兒不緊不慢的娓娓道來。
綠兒見眾人消化的差不多了,方才接著介紹道:“這道菜。“鼎湖上素”是廣東肇慶鼎湖山慶雲寺一位老和尚烹飪,以銀耳為製作主料,鼎湖上素的烹飪技巧以蒸菜為主,口味屬於清香味。鼎湖上素的特色:食時鮮嫩huashuang,清香四溢,乃素菜上品。
製作時先將焯過或處理熟的榆耳,黃耳,鮮草菇,竹蓀、鮮蓮子,筍,白菌等一起入鍋,用上素湯及調味品煨過,銀耳,桂花也煨過,再將燉過或焯過的香菇,蘑菇,草菇與榆耳,黃耳,竹蓀、鮮蓮子,筍花,白菌等一起入鍋加調味品燜透,取出用淨布吸去水分,取大湯碗一隻,按白菌、香菇,竹蓀,草菇,黃耳,鮮蓮子,蘑菇,筍花,榆耳的次序,各取一部分,從碗底部向上依次分層排好,把剩餘科料合部放入碗中填滿,把碗覆在碟上,成層次分明的山形,用料酒,素上湯,芝麻油,白糖,醬油,味精,溼馬蹄澱粉等對成芡汁入鍋烹起,取多量芡汁淋在碟中,將桂花耳放在“山”的頂部中間,銀耳放在腰間,菜心,綠豆芽依次沒裡向外鑲邊,再將剩餘芡汁澆在桂花耳,銀耳上即成”
綠兒接連說了幾道菜之後,才指著一道湯道:“《世說新語·識鑑》:張季鷹闢齊王東曹掾,在洛見秋風起,因思吳中菰菜羹、鱸魚膾,曰:“人生貴得適意爾,何能羈宦數千裡以要名爵!”遂命駕便歸。俄而齊王敗,時人皆謂為見機。後人稱思鄉之情為“蓴鱸之思”,可見蓴菜之迷人。蓴菜與雞絲、火腿同烹,碧翠鮮醇,清洌爽口。有“花滿蘇堤抑滿煙,採蓴時值豔陽天”之誦。
西湖蓴菜湯又稱雞火蓴菜湯,是杭州的傳統名菜。烹調時,用西湖蓴菜、火腿絲、雞脯絲烹製而成。此湯,蓴菜翠綠,火腿緋紅,雞脯雪白,色澤鮮豔,huanen清香,營養豐富。”綠兒介紹完桌上的菜,最後道:“還請各位主子多提意見。”
第二百五十三章 救人(五)
眾人的這頓晚飯卻是吃得分外有氣氛,所有的煩心事並沒有任何人提及,最後方在一崖子意猶未盡的唸叨聲中結束了晚飯。
小明晚飯的時候雖然挨著慶君,但是慶君卻是沒有來得及問上小明幾句,此時等下人們撤了桌子上的菜眾人坐到了廳上的椅子上,慶君方開口對小明道:“在大旗寨那邊怎麼樣?”慶君並沒有問小明可是對於農士的安排有意見,因為他已經明白了農士的意思,所以上來直接肯定了農士的正確性。廳上的其他人見他們師徒聊天並沒有阻止的意思,各個安靜的在那裡喝著手裡的茶水。
小明聽見慶君問自己在大旗寨過得怎麼樣,恭敬地回答道:“師父,剛去的時候很不適應,不過現在好多了,那裡的叔叔們很照顧小明。”小明說的沒錯,因為大旗寨那邊的人手得了赫連封的吩咐要好好歷練小明,所以自打小明去了之後,各種‘照顧’從來就沒有斷過。
慶君見小明說得真心實意,倒也添了高興,笑道:“現在見你身上倒是添了一些武者的風範,看來還是待在那邊能夠歷練人啊!”小明點點頭道:“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