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怎麼可能呢!”這時候布匹還會用來當錢進行交易的,把錢扔了,雖說衣服和布匹不是一個概念,但王承恩還是覺得無法想象。
“這沒什麼不可能的,只要陛下努力朝一個方向去做,大明也有可能實現。”鍾進衛開始誘惑崇禎皇帝了。
“鍾師傅,快說,要怎麼做?”崇禎皇帝一聽大明都可能實現,老百姓不愁吃,不愁穿,那自己就是千古一聖了啊。
“調動人民群眾的生產積極xìng,努力提高科技,解放生產力,大力發展生產力。”鍾進衛用一種斬釘截鐵的語氣說道。
崇禎皇帝和王承恩看他說得那麼堅決,看來是真有那麼一回事。但鍾進衛的話語中有太多的詞聽不明白。
崇禎皇帝急切地對鍾進衛道:“鍾師傅,能不能用朕容易聽懂的話再細細說一次?”
“沒問題,陛下。其實就和剛才鹽政的例子是一個思路。”鍾進衛開始細細解釋。
“調動生產積極xìng,就是鹽政裡面的讓鹽丁繳納一定的食鹽後,就開始分級獎勵,原則就是多勞多得,有物質利益作為誘導,自然就不用官府再去壓老百姓做事,他們自己都會主動去做,加班加點的去做,以獲取更多的收益。”
崇禎皇帝和王承恩點點頭,這點容易理解。
“努力提高科技,這個科技其實就是做東西的本事、技能。還是鹽政裡面的例子,老百姓為了得到賞銀,就會自己想辦法去琢磨,去改善食鹽的質量。辦法琢磨出來了,他們就能得到一大筆賞銀。同時,朝廷就得到了質量好的食鹽,不用朝廷想辦法,食鹽就是質優價廉了。”
鍾進衛覺得有必要重點說下這個科技,因為這個是非常重要的一點,古人往往都忽略的。
於是,他又說道:“這個科技,其實說白了,就是各行各業的技能。剛才說的這個鹽政的例子,就是鹽丁做出好鹽的技能。擴充套件開來,農民怎麼種出更多更好吃的糧食,各種工匠怎麼做出更好的火槍,更好的大炮,煉出更多的鋼鐵,甚至。。。”
鍾進衛說到這裡,停頓下來,對崇禎皇帝和王承恩神秘的說道:“還記得我剛來這個世界的時候,那手機麼?怎麼做出來,也是科技的一種體現。”
崇禎皇帝聽了,總結道:“鍾師傅,你的意思是說要大力鼓勵工匠提升他們的技能,讓他們造出更多更好的東西。東西多了,價格就會便宜下來,老百姓就能買得起?”
真聰明,鍾進衛心裡暗暗表揚道。
王承恩也不甘當個傻傻的聽眾,在一邊補充道:“工匠們造出的東西越多,得到的收入越高,就越有能力買其他東西了。”
“對,這裡的工匠們,其實是包括各行各業所有的人,他們的技能,最好有可推廣xìng。”鍾進衛肯定了他們的說法,然後又把工匠的概念進行廣泛化了點。
“可推廣xìng?”又是一個新名詞,崇禎皇帝不願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理解,直接問道。
“就是百姓的技能,他自己會了,能教會別人也會,大家都能學會的技能,這種叫做可推廣xìng,價值就最大,最應該鼓勵這種技能。甚至可以教會一個人,就從這個人因為這個技能所賺的錢裡面分一部分給這個教的人。”鍾進衛解釋道,不小心把專利的內涵給牽扯了出來。
“這個朕明白,學徒當然要孝敬師傅了。”崇禎皇帝點點頭。
鍾進衛沒想把所有東西一步到位,都灌輸到崇禎皇帝腦海中。因為有些東西一步到位的話,反而不能讓人理解。歷史演變的程序可以縮短,但跳過就不是很明智。
“那解放生產力,大力發展生產力怎麼解釋?”崇禎皇帝記得鍾進衛之前說的話裡還有一句沒有解釋,趕緊再問道。
“解放生產力的意思,是說要鼓勵所有人創新,男女老少,只要有能力,都可以幹活,都可以想法子,創造出自己的東西來換錢。不能人為的限制什麼人一定要幹什麼,一定不能幹什麼。”鍾進衛按照自己的理解,儘可能的用崇禎皇帝能聽懂的話來解釋。
“還有大力發展生產力的意思是,要讓所有人做出來的東西能賣出去,換到錢。這就需要物品流通,而物品流通其實就是商業。要鼓勵商人往來各地經商,互通各地之有無。”
崇禎皇帝聽了點點頭,鍾師傅說的這些是一個美好的前景,可實際的情況並沒有如此簡單,真要實現的話,還是要有很多困難要克服的。
這點,崇禎皇帝還是有清醒的認識的。因為他做了兩年多皇帝,想幹太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