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本書是獻給學習實踐者的,特別要獻給我們當中對集體學習(collective learning)的藝術和實踐感興趣的人。
本書能夠幫助管理者確定具體的實踐方法、技巧和訓練方式,以便給學習型組織建設的藝術減少一些神秘色彩(儘管它仍然是門藝術)。
本書能夠幫助家長們把孩子當做老師,就像孩子們把家長當做老師一樣。孩子們能夠把學習當做一種生活方式,他們會教給家長很多。
本書能夠幫助公民建設更善於學習的社群和社會。本書中的深度匯談,討論了當代組織不善於學習的原因,也討論了建設學習型組織所需要的條件,它們都揭示了學習實踐所需要的一些工具。
第2章 你的組織有學習障礙嗎?(1)
很少有大公司的壽命能超過人均壽命的一半。1983年荷蘭皇家殼牌公司的一項研究發現,1970年世界《財富》500強名單上的公司,屆時已有三分之一銷聲匿跡了。1根據殼牌的估計,大型工業企業的平均壽命小於40年,大概只有人的平均壽命的一半!這項研究後來又被美國EDS等其他幾家公司複製,併成為吉姆·柯林斯(Jim Collins)2001年出版的《從優秀到卓越》(Good to Great)一書的參照點。本書讀者將有50%的機會,能夠在自己的職業生涯過程中看到自己現在的公司的消亡。
大多數走向消亡的公司,事先都有很多跡象表明它們面臨著嚴重的問題。然而,即使有一些經理人曾經注意到這些問題,它們還是沒能引起足夠的重視。組織作為整體不能認識到某些危險正在降臨,不能理解那些危險可能帶來的後果,也沒有形成其他替代行動方案。
也許以“適者生存”的法則看來,企業的不斷消亡很正常,對社會也無妨。雖然僱員和業主會很痛苦,但這只不過是經濟土壤的更新,生產力資源會被重新分配給新的公司和新的文化。但是,這種公司高死亡率如果只是一些深層問題的表面症狀呢?被這種深層問題折磨的如果不單是死亡的公司,而是所有的公司呢?進而,有沒有可能連最成功的公司也是很差的學習實踐者—它們雖然存活了,卻從未發揮出所有的潛力?有沒有可能,與組織將來可能做到的相比,現在所謂的“傑出”實際上只是“平庸”而已?
大多陣列織機構的學習實踐情況很糟糕,這不是偶然的。組織的設計和管理模式,人們對工作的定義,還有,最要緊的,我們在思想和交往方面(不僅在組織裡,還包括在日常生活中)所接受的教育,造成了根本的學習障礙。即使有聰明肯幹的人作出最大的努力,這些障礙還是揮之不去。他們往往越是努力解決問題,結果反而越糟糕。所有的組織都在某種程度上遭遇著這類障礙,而學習實踐的發生也都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
學習障礙對孩子來說是個悲劇,特別在其沒有被發現的時候更是如此。對組織而言,學習障礙同樣是悲劇,並且也常常被忽視。消除障礙的第一步,是開始識別以下7種學習障礙:
障礙1 “我就是我的職位”
我們接受的教育歷來強調忠於職守這一概念,以至於我們會把自己的工作混同於自己的身份。20世紀80年代初,美國一家大型鋼鐵公司開始關閉工廠時曾宣佈,要為被裁員的鋼鐵廠職工提供培訓,以幫助他們找到新工作。然而,培訓根本不管用,工人們聽天由命地淪為失業者,然後零星做些臨時工作。心理學家來到他們中間,想找出問題的原因,結果發現,這些鋼鐵廠職工遭受了嚴重的身份認同危機。“我怎麼能做別的工作?”工人們說,“我就是個車工。”
當被問到靠什麼生活時,大多數工人只描述了每天做的工作,卻沒有談到他們曾身處其中的這家大企業的目的。他們大多覺得,自己對身處其中的系統只有很少的或者根本沒有任何影響力。他們幹自己的工作,花時間做事,還要試圖應付自己掌控範圍之外的各種影響力。結果,他們總是把自己的責任限定在自己的職位界限之內。
多年前,底特律一家汽車公司的經理們告訴我,他們曾拆分過一輛日本進口汽車,想知道為什麼日本人能在某種組裝線上,以低廉的成本達到非常出色的精確度和可靠性。結果他們發現,那輛車的發動機缸體上有三處都用了同一種標準的螺栓。每一處螺栓都固定了一個不同種類的部件。而在美國車上,這三處組裝需要三種不同的螺栓,也就是說要有三種不同的扳手和三種不同的螺栓存貨,這使組裝工作速度更慢、成本更高。美國人為什麼要用三